顏澤賢

本人作為一名學者,有幸連續3屆參與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評獎活動,親歷見證了近10個年頭的評獎過程,更深切感受到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的不斷發展。


澳門基金會的吳志良博士一直致力於推動和發展澳門的人文社會科學。2004年,時任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委員的吳志良博士與本人供職的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達成兩項共識:澳門基金會和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聯合舉行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並共同舉辦澳門人文社會科學學者研修班。事實證明,這兩項舉措對發展和繁榮澳門的人文社會科學都發揮了至關重大的作用。


眾所周知,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水準體現著一個國家、地區和民族的思維能力、精神狀態和文明素養。開展對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的評獎,目的在於對澳門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作出全面、客觀的階段性回顧、檢閱和總結,鼓勵更多本澳和海內外的專家、學者關注澳門、思考澳門、研究澳門,這不僅能更好地調動廣大澳門研究學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建立澳門地方性知識體系和本土性解釋體系奠定牢固的基礎,對樹立澳門地區的良好學術形象起到積極作用,而且還能團結學界力量,促進澳門人文素質和澳門城市文化形象的進一步提升,進而推動澳門社會、經濟和文化的全面發展。


由於澳門中西文化的共融性和地緣管治的獨特性,澳門研究不僅是澳門本地學者的專利,更為廣大海內外學者所關注。尤其是粵澳兩地文化互通、唇齒相依,兩地社科界攜手合作有著悠久的歷史並結下深厚情誼。特別是澳門回歸前後,澳門研究成了廣東社科界的熱門課題,不少大學和研究部門都成立了專門機構從事澳門研究。事實上,每次評獎活動都得到本澳學術界和海內外研究澳門學者高度關注。據統計,3次評獎參評作品包括著作和論文共1334份,獲獎作品169項,充分展示了澳門研究的豐碩成果。


澳門的學術評獎,始終堅持公平公正,品質本位的原則,加之領導高度重視,學者普遍參與,社會廣泛關注,故效果頗佳。一般而言,學術評獎作為一種學術獎勵機制,是對學術研究過程及其結果的一種公平、公正的評價和激勵。因此,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評獎活動的基本宗旨無疑是堅持公平公正、品質本位的原則,由此才能使學術評獎活動推動澳門的學術研究、增進學術交流,鼓勵理論創新、促進學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