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網語壞影響

悅鳴

 

澳門中學生讀後感徵文比賽舉辦至今已逾十年,從每年參與學校及學生人數不斷上升,反應如何可想而知。每年如是,高中及初中組評判竭盡所能,綜述學子們的筆耕成果,是好是醜,總算付出了心血。最終獲獎與否,也要堅持寫作,水平才能得到提升。


今屆有評判在綜論學子文章時提到,隨著網絡日漸普及,學生一方面在課堂接受正規的語文教學,另方面在網絡上易受網友影響,很多時與其他年輕人溝通時用上網語。如“令咀”即靚仔、“十卜”即支持(Support)、“奸梨咩樹”即關你咩事、“奶油”即理由、“MPJ”即馬屁精、“18357”即你別生我氣等,語言能用到如此“妙不可言”的境界,令教師感到十分頭痛。


上述網語是將一種漢字加上英語字母與符號混合而成的用語規範,若非資深“網蟲”,有誰能夠解讀及作出規範的闡釋呢?評判認為,看待網語不必視之為洪水猛獸,但絕不會鼓勵提倡。因使用網語者祗是部分年輕人,且使用範圍僅限於中文互聯網上,或可能有網語經篩選後被廣泛接受,但對社會影響不大。


作為教育工作者,尤須警惕網語對青年學生學習和應用中文所產生的壞影響。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唯透過規範的現代漢語加以研究,才能更好地探索中國傳統文化的寶藏。年輕人中文水平能否得以提升,還須各界加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