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的閱讀
吳志良
第十九屆澳門中學生讀後感徵文比賽的參與反應一如旣往的熱烈,收到了來自廿四所學校共三百四十九份參賽作品,反應達到預期目標。令人感到欣喜的是,同學們硏讀的書籍共二百八十四種,較去年多了四分之一,閱讀類型更多,範圍更廣,視野更開闊,使我們感覺到每一屆的參賽作品都有或多或少的進步。這些進步,與在座各位的參與和支持密不可分。在此,請允許我代表澳門基金會向本屆徵文比賽的獲奬者表示熱烈的祝賀,向所有參賽者、相關學校、合辦機構澳門日報及各評委表示誠摯的感謝。
當今信息時代,文本閱讀受到巨大的挑戰。社會的急速變化,傳統的價値觀念和行為方式也不斷受到衝擊。在是非對錯的判斷標準逐漸變得模糊的情況下,很多人對於課外閱讀未必有興趣;即使有興趣閱讀的,也不一定視之為安身立命、修身養性之本。在工具意義上,過去需要通過閱讀得到的一些知識和答案,如今只需要在鍵盤上輸入問題,即可在網絡世界搜尋獲取答案。但這種方法所取得的一般只有答案,而沒有學習、推導的過程,閱讀的作用被進一步削弱。
記住標準答案也許並不難,因為就敎育目標分類而言,識記只是認知的初始階段。但識記之後,理解、應用、分析、綜合和評價等能力,則需要透過延伸開放的閱讀來培育。閱讀可以啟迪讀者開放地看待問題、獨立地思考問題、多元地解答問題,閱讀所帶來的系統思考過程是網絡無法取代的。通過閱讀,可以提升思維模式,陶冶性情,德潤人心,給我們帶來遐想和樂趣,而不只是通過檢索問題得到一個標準答案。閱讀更是一種對生活方式、人生方式的認同。因此,如何在網絡化時代推廣閱讀,提升靑少年的閱讀興趣,塑造年輕人的閱讀風氣,需要社會與時俱進地思考,更需要靑少年的積極參與,以期尋找一條更加可行的路徑。舉辦讀後感徵文比賽,便是以此為目標,但它只是其中的一個輔助和激勵平台,更多的閱讀,應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本屆讀後感徵文比賽題目“讓愛動起來”,就是一個看似遙遠卻貼近生活的概念,好的參賽作品能從讀本中體會到我們熟悉的生活百態,並進行形象化的表達。在當今的網絡時代,人的距離好像拉近了,但事實上,因為少了人際接觸和交流,心可能沒有那麼貼近了;在消費主義盛行的今天,生活似乎更加富足了,也少了些人間的悲歡離合,但事實上,物質的豐富並沒有緩解我們精神的匱乏,忙碌的生活也難以體會到心的感動,更遑論刻骨銘心的事情了。因此,今時今日,我們更加需要愛的關懷,需要愛心的傳遞,需要愛意的表達。是誰讓同學們對愛有眞正透徹的理解?除了所看讀物足夠優秀外,還需要有循循善誘的良師,能在課堂上運用生活中的點滴引領同學討論辨析,印證所看讀物蘊藏的深意。我們希望,本次參賽的學校能繼續大力推動閱讀風氣,把閱讀納入敎學安排、課外活動,讓同學們可以接觸到更多優秀的課外讀物。
最後,再次祝賀得奬的同學們,也希望你們能繼續熱愛閱讀,在閱讀中尋找更有品味、更加充實的人生,並把閱讀的精彩和樂趣分享給更多的人。
(在第十九屆“澳門中學生讀後感徵文比賽”頒奬禮上的致辭)
相關附件:網絡時代的閱讀_吳志良
中學生讀後感賽頒奬 研讀書種增四分一 吳志良冀各校續推閱讀風
【本報消息】澳門基金會與本報合辦的“第十九屆澳門中學生讀後感徵文比賽”昨日頒奬,是屆收到廿四所學校共提交三百四十九份參賽作品,反應遠超預期。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表示,令人感到欣喜是,學子研讀的書籍逾二百八十種,較去年增四分一,閱讀類型更多、範圍更廣、視野更開闊。期望參賽學校繼續大力推動閱讀風氣,把閱讀納入教學安排、課外活動,讓學子接觸更多優秀的課外讀物。
【本報消息】由澳門基金會、澳門日報主辦的“第十九屆澳門中學生讀後感徵文比賽”,是次徵文比賽以“讓愛動起來”為主題,經澳門各校推薦,參賽作品共三百四十九份。經初中組評判趙陽、楊穎虹、李公榮,高中組評判鄧曉炯、蔣忠和、陳志峰評審,定出得奬名次。頒奬禮將於本月廿二日下午六時在教科文中心舉行。
這是澳門作家的一次回歸之旅。近年來,澳門作家與內地文學界的交往日趨頻繁,但正式組團訪問中國作協還是首次。歷史上,中國文學經典作品最早在澳門被譯為外文,傳播到西方世界;許多中國文人騷客,在澳門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篇章,抗戰前後,內地不少作家還旅居澳門或經澳門返回內地。近半個世紀以來,澳門本土文學逐漸發展成長,但澳門文學一直被視為港澳台海外華文文學。事實上,澳門回歸後,澳門文學應進入中國文學的主流和主體。
【本報消息】由澳門基金會、澳門日報合辦的“第十九屆澳門中學生讀後感徵文比賽”,即日起接受投稿,截止日期為明年一月二十一日。活動旨在推動澳門學生閱讀風氣,提高中文水平,得奬作品有機會獲推薦代表本澳參加二○一四年度“全球華人中學生閱讀報告大賽”,歡迎本澳中學生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