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單位仝人、各位嘉賓、新聞界的朋友、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今天,很榮幸得到趙陽小姐、李公榮先生的信任,代表初中組評判團在此點評。電視廣告說“生命無Take Two”,慶幸的是:“做評審有Take Two”。再次成為評判,我肯定比各位在場的得獎者更開心,因為,同學們只寫了一篇讀後感,而我作為評判,卻可以讀到很多很多的讀後感,如果,閱讀是個人成長的養份,那麼,讀後感就是把這些養份濃縮而成的精華。本屆的 “精華”選材豐富,見解深刻,為我們呈現了不同層面的歷史人物,如:科學家、政治家、文學家、哲學家、茶道家、藝術家等人的生命精髓,帶給了我均衡的養分。在此,我衷心感謝主辦單位、感謝各位同學給了我“進補”的良機。
所謂“生命無Take Two”,人生的歷練形成的智慧,然而,幸福是一種機遇、成功是一種機遇、苦難也是,多少人能夠在自己有生之年,嚐盡百味,感受萬千?唯獨閱讀前人的經驗,讓我們有體驗不同人生的可能。如果,歷史人物的一生是後人的借鏡,那麼,如何準確聚焦於要點,將是讀後感最基本的要求。而喜歡羅列歷史人物的事蹟成就,無法畫龍點睛,會是其中一些作品的敗筆;焦點清晰還不夠,還要有吸引人停留細看的能力,對著名的歷史人物的描述只停留在老生常談的層次,肯定無法給讀者深刻的感悟,此乃敗筆之二;將原作的精神昇華,聯繫生活,推己及人,是一篇讀後感的靈魂,也是最高層次的追求。當然,語言乃文章的衣冠,佈局謀篇乃文章的形體,都是缺一不可的。
本屆優勝作品一般都符合以上的要求,很難絕對分出高下,排名主要是依據客觀分數為主,優勝者可能都不是每位評判眼中的最愛,但肯定是各方面比較平均、較少漏洞的作品。
冠軍作品 “謝謝你,送我一把鑰匙”的選材是愛恩斯坦,一個老生常談的人物,然而,黃詠欣卻能準確地展現出令人感動的瞬間:我靜下心來閱讀《愛因斯坦》,不知不覺間視線開始模糊,眼下密密麻麻的文字交錯編織出一個畫面:在一間設備簡陋的實驗室中,一張小桌子上疊滿了一疊又一疊的稿紙,旁邊堆著一本又一本有關數學物理、天文地理等厚厚的書籍。一位年輕男子正埋頭沈思著。他,眼圈發黑,神色緊張,手帶領著筆快速地在紙上寫上一大堆只有他才懂的推論過程。他,已經三天三夜沒睡覺了,可是仍是一副眼中帶火,沒有絲毫要放棄的模樣...... 評判李公榮先生認為,作者沒有直接羅列愛因斯坦的成就和貢獻,而是從他工作的模樣中,感受他對科學的忠誠,以及工作的專注,讓愛恩斯坦的形象非常立體。而末段 “這本書如時光機般帶我回到愛因斯坦研究學問的歲月,我從他簡陋的實驗室裏一堆堆的草稿紙中發現了一把隱隱發光的鑰匙,上面寫著——思行合一”,首尾呼應,收筆有力,能恰如其分地畫龍點睛。
“老練的文筆,清晰的思路,獨突的佈局”是亞軍作品 “不一樣的心扉──讀《十四行詩有感》”給評審團的總體印象。相信在座沒有人不認識莎士比亞這位大文豪,大家可能看過莎翁的劇作,卻鮮有人讀過他的詩作。本人特別喜歡這個作品,原因是孫美琳同學為我們開啟了新的視野,而透過詩歌去概括出人生追求的佈局也相當巧妙。
評判趙陽女士認為,季軍作品最有大散文的氣勢,作者對古典文學有比較全面的了解,能以不同的詩人墨客中,突顯杜甫之不凡,引入吸引,分析獨到,結論全面。
在眾多入選作品中,有一篇讀後感是我們幾位都覺得份外親切的,因為同學筆下的人物,與澳門很有源淵,她就是盧慕貞女士,一個在偉人身邊總是被遺忘的名字。同學從盧女士身上看到的除了有美德,更看到一代女性的悲哀,她在文章中段引出了同一年代不同命運的女性張幼儀,帶出了身為女性的反思。論思想高度,本文可算首屈一指,也由於要反映的角度高,面向大,推論的過程便容易粗疏。然而,對於同學挑戰難度的勇氣,我們還是由衷欣賞。
本屆的優秀作品很多,在此不能盡錄了,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遺憾本屆有數篇優秀作品涉及不同程度的抄襲,或未有指明出處的引用,最後遭到獎項除名或降級的命運,希望日後同學們多加注意此問題。作為一個愛書之人,我們必須特別重視知識產權的維護,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放下不必要的成敗追求,尊重原創,力求原創,力求成為歷史長河中,一顆擁有自己獨特光芒的細沙。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