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講求真憑實據,幻想則是天馬行空,兩者結合讓科幻讀物帶着實中帶虛的思想碰撞。因此,科幻讀物有其門檻,如果未能讀懂其中的科學原理,閱讀時的趣味會減低不少。初中組的參賽同學大多選擇名家巨著,從近代劉慈欣到經典倪匡都有人讀,其好學之心值得鼓勵。然而,因受閱讀門檻所限,同學們的思考未能足夠深入,略為可惜,建議可以先由更顯淺簡單的科幻小說入門。
適逢人工智能為近年熱話,不少參賽同學以此為發想撰文,具現實意義,令人可喜。說起人工智能,想起曾有人擔心人工智能取代文字工作者,不妨看看今屆佳作,情真意切的讀後感文章,絕非憑高端文字和固定句式組合起來便能上榜。
因以科幻為題,本屆不少同學在參賽文章中釋放小宇宙,寫出對未來的浮想聯翩。這正是讀後感中的“感”。期待在這些勇於參賽、文筆優秀的同學中,能夠再誕生更多倪匡和劉慈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