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參賽作品有一個巧合現象,不僅許多同學選讀同一本小說,而且文章的開篇、引言和造句都很貌似,讓評審們一度懷疑那是否出自AI寫的文字。
如果這個比賽是票選最受歡迎的科幻作家和小說,那麼,劉慈欣和他的《三體》一定當選。在指定以科幻世界作為主題閱讀下,許多同學都選讀了這位作者的小說。同學如果除了多讀書,還讀多樣書的話,選書就不會形成一窩蜂,以至讀後感也大同小異。
許多讀後感缺乏“論述”,而只局限於“引述”小說內容,再添加同學自己的冗長說明,沒能解讀出小說裡的世界觀,或者論及同學所受到當中科幻世界的啟發或感悟。
本屆冠軍作品〈仰望星空的蟲子──讀《三體》有感〉的優勝在於既有故事,也有作者的己見,文章並具文學性;從當中的論述可見作者的胸襟,從星空俯望世界古今中西偉人偉業。
本屆得獎的幾篇作品都能論述出科學與文明的關係,從小說引申到人生,並為讀者導讀出小說中宏大的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