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組 社科類 三等奬 陳淑芬 《青年與澳門的未來》讀後

學生組社科類 三等奬

《青年與澳門的未來》讀後

陳淑芬


在閱讀了澳門基金會出版的《青年與澳門的未來》之後,我發覺現今澳門的青年有着很大的問題,因為隨意在街裡已看得到有很多不務正業的青少年,他們的言行舉止已經令你大吃一驚,沒有想到他們會是澳門的未來,但有時亦不可一本通書看到老,因為人會變,月會圓的。


澳門自十六世紀中葉開埠以來,一直是個文化和經貿交往的開放城市,即使在中國極度封閉的年代,澳門仍然是封閉系統中的缺口,西方從而可以透過澳門,增加對中國風俗民情和文化的了解,不少西方先進科技思想亦從這個缺口中滲入中華大地,而中國近代多位革命先行者,如康有為、梁啓超、鄭觀應、孫中山等,都曾經在澳門居留,並接受新思想的影響,澳門在中西文化和貿易交流中的角色得到進一步的加強,以國際城市和自由港的極大便利輸入國內急需的資金、技術、信息和管理知識,使澳門佔了優勢,在未來可使它獲得進一步的加強,但澳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並不平衡,加上近十年人口的急劇膨脹,因為有大部分的新移民湧入,他們知識水平有限,但初來澳門的移民比較忠誠的,他們只想賺多點錢可以解除在鄉間的生活,但現在社會情况比較複雜。缺乏社會保障制度,敎育、體育和醫療設施及資源不足,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等,一系列社會問題更加明顯和複雜,引起社會和政府的普遍關注,澳門的社會援助工作,一直依賴民間團體來進行,但在八十年代初,政府開始重視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此一策略,在近幾年得以進一步的確認和完善,一方面,大力資助民間社工團體的活動,另一方面,強化社會工作司的社會救濟功能以及相繼設立社會保障基金和社會房屋司逐漸形成一套較為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回應經濟發展帶來的社會問題和需要,拉近經濟繁榮和社會進步的差距,但由於世界經濟走下坡,增長速度略為放緩,澳門經過二十多年的穩步強勁增長,到了九十年代已從昔日以賭博旅遊等娛樂行業為主體發展為初具規模的海島型經濟,形成了以工業出口業、旅遊娛樂業、銀行金融業及地產建築業為四大支柱的微型而且彈性的經濟系。雖然澳門是缺乏大量的土地,人力和技術資源。但在政府的堅持下,終有出頭的一天,因為現在的澳門和以前相比之下已有了很大的進步,澳門的環境較為安靜,生活節奏適中,治安與許多城市比較也算不差,會一步步的改善中。在政府的放寬之下,有很多想讀書和有潛質的青年都得到政府發放的助學金、津貼,使他們能進一步的進修,有些想讀書的人也不會因經濟困難而不能上學。由於現時青年人十分活躍,年青人很喜歡獨立思考,盼有主見,敢於創新,這些年來,青年與外界交往日增,國際關係越來越廣泛,眼界和心胸也越來越廣。澳門這樣一個小城市,數百年來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難以取代的角色,而澳門的青年也當然秉承優良的傳統並發揚光大。現在部分青年的行為確令人擔憂,但當中也有一些是懷着理想、抱負的,他們是澳門未來的

棟樑,而有他們的幫助,澳門一定能超越現狀,成為一個更理想的城市。


澳門政治經濟的變革,是一種挑戰,也是青年與澳門未來的一種挑戰,也帶來不少機會,但更是澳門社會現代化的一個契機和過程,思想和觀念的現代化,將帶動整個社會更深刻的改變和演進,澳門青年一代應盡一切所能,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對澳門長遠發展多一分思考,多一份關心,多一分參與,多一分承擔。為各行各業的發展提供更具體,更具開創性和建設性的意見,並從自己做起,身體力行,把澳門建設成一個人人安居樂業的城市。


相關附件:《青年與澳門的未來》讀後_陳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