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組 季軍
知識 才是人類贏得尊重的門票——《鄉村教師》讀後感
濠江中學 何冠達
“宇宙的最不可理解之處在於它是可以理解的。宇宙的最可理解之處在於它是不可理解的。”這句話是我最喜歡的科幻題材作家劉慈欣寫的。在我眼中,他是不可思議的,因為他總是能在一張小小的書桌上,投身於自己鍾愛的科幻世界中,一邊涉獵,一邊構思;一邊想像,一邊寫作,創作出一個無限寬闊的宇宙世界。可以說,他的腦袋就是整個宇宙。
在他所有的作品中,《鄉村教師》這部科幻題材作品給了我極大的震撼,比起星際大戰一類的硬科幻,這部小說多了一份科幻的人文情懷。它將一個極微小的窮苦山村放置於最宏大深邃的宇宙舞台中,呈現出人類最基本的文明傳承方式。小說中質樸的文字將“科學幻想”與“知識改變命運”緊密相連,為我們呈現了一個荒誕卻又感人的故事。
故事的開始,李老師因為深受幼年時老師的影響,初中畢業後就放棄了更好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小鄉村去當教師。他在鄉村小學教了二十年書,由於缺衣少食,患了食道癌,他放棄了治療,並把身上所有的錢都用來給孩子們買書。癌細胞擴散到了肝部,在彌留之際,他用盡最後的力氣,非要將牛頓三定律教授給孩子們不可,讓他們一定要記住,因為這是萬事萬物的底層規律。(怎知道,就是孩子們背下的牛頓三定律,最終避免了地球的毀滅。)
在現實主義色彩高度飽和的一幕之後,故事忽然躍向了星際戰爭:在一次星際戰爭後,碳基文明迎來了最終的勝利。他們將在銀河系第一旋臂建立一條隔離帶,摧毀隔離帶中的大部分恒星,以制止矽基文明進入銀河系中心區域。碳基文明在清掃戰場時鑒定着沿途行星的文明等級,以避免摧毀具有高級智慧的碳基生命。
那個夜晚,他們發現了地球,被隨機抽作地球樣本的孩子們要面對一系列測試題,直到他們齊聲答出了李老師曾教過的牛頓力學三定律,讓他們通過了文明進化程度的甄別測試。飛向太陽系的奇點炸彈轉移了方向,地球文明逃過一劫。而李老師因肝癌晚期,卻永遠停留在那個無聲而壯闊的夜晚。
看完這篇小說,我感想頗多,或許是早已習慣了有老師這樣一個群體來傳道受業解惑,所以當看到書中寫到高等文明驚訝於人類既沒有記憶遺傳的能力,還只能以聲波這種效率極低的方式獲取資訊時,我才意識到,原來我們是以“教育”這種方式世世代代將知識傳遞下來的。我曾思考:“老師在我們的生命中充當什麼樣的角色?”《鄉村教師》則給了我一個完美的答案,李老師就是一個用教育向高級文明證明人類文明有資格繼續下去的一個真正的教師。文明的延續不僅僅是靠繁衍,不能只有歷史的記錄總結,若想要發展,那麼缺少不了教師和延續學習的人,必須要有這樣一個群體將人類智慧的結晶傳遞下去,讓後代不必從頭摸索,老師是燭火、是燈塔般的存在。
作為一名學生,在看這本書之前,“讀書有什麼意義?”也是我們經常探討的問題。在那個偏僻的西北山村,一群做農活的孩子被李老師拉到課堂上背誦自己無法理解的內容時,他們應該與我們有共同的疑問吧?但當外星人抽到的孩子背誦出他們都還未理解的牛頓三定律,使地球免受災難得以延續時,我就明白了學習的意義。當我們掌握了知識,我們的世界就變得不一樣了,我們知道了一個物體為什麼會停下,為什麼會滾動;我們知道了人類是如何一代代傳承文明思想;知道了漫天流轉的星辰,它的光芒曾經穿越時間。讀書的根本是改變我們當下的思維方式,開闊我們的眼界。李老師希望孩子們因為讀書看更廣闊的世界,擺脫貧窮擺脫麻木,即使知道他們可能沒有未來,也想用最有限的時間去讓他們接觸外面的世界。
《鄉村教師》是關乎文明的偉大讚歌,劉慈欣用了一個奇妙的腦洞將西北偏遠山區的現實與宇宙中最雄偉的幻想星際戰爭聯繫起來。讓我重新思考知識的意義和文明的重量,讓我明白讀書不僅僅是獲取知識,更是改變思想的開始。
也正映襯了他在書中的這一句話:“人所擁有的一切中,到底什麼才是最有價值的,只有知識,才是人類贏得其他文明尊重的門票。”
閱讀書名:《鄉村教師》
作 者:劉慈欣
出 版 社:長江文藝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