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組 冠軍
淺談《一代人》的讀後感
華南師大 梁瓊芳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顧城《一代人》。
顧城這一首朦朧詩雖然只有兩句,短短的十八個字,但我相信它的含意卻不是寥寥數字可以完全道盡的。對詩的解讀,人們一般喜歡用代入法,把詩代入某個時代背景之下,或某個歷史環境之中,然後指出它的重大意義或其象徵性。把一顆本來可以開遍漫山遍野燦爛花朵的種子,人工化的栽種在一個花盆中,等它發芽、開花、結果、然後枯萎。使一首本來擁有旺盛生命力的詩,慢慢地消失了它原有的光彩。
顧城的這一首朦朧詩也不例外,雖然這首詩也有好幾個解釋,但卻始終離不開幾個常見的解讀方法。而要數當中最經典的,就莫過於把詩聯繫作者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來體現這首詩所包含的時代含意:這首詩所寫的是顧城這一代人的經歷,因為作者當時所處的時代,正是近代中國對知識分子扼殺得最嚴重的時期,他們正處於一片漫無邊際的黑暗之中。所以,詩中的“黑夜”正象徵着“文革”的時期,而“黑色的眼睛”就是指“生活在這個時代裡的人”,但正是由於人們對共產黨領導的正確性的深信不移,認為這只是偶爾偏離軌道的航道,所以,“我卻用它尋找光明”就解讀成“顧成這一代人不甘沉淪、失落,努力尋找一條屬於他們自己的路”。
我並不懷疑這個經典解讀的正確性,但詩之所以為詩,它的生命力並不僅僅局限於它所處的時代,一首有價值的詩,應該與時間一起成長,而時代的進步亦會賦予這首詩新的生命力。
我認為,顧城這首詩的題目不應該叫作《一代人》,更貼切的題目應叫作《每一代人》,因為這正是作者在這首詩中所要表達的東西,這首詩並不只是獻給他們那一代人的,它是獻給我們每一代人的,給我們每一代人以不同的啓發。其實,在最初讀這首詩的時候,我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可能這是因為我並不是處於文革時期的知識分子,所以領略不到這首詩這一經典的含義。但我卻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察覺到這首詩的無限深意。
我覺得詩中所寫的“黑夜”並不是某一特定的事情,其實在我們的人生中,每個人都會遇到我們的“黑夜”,人們常說:“發現美麗常常需要美麗的眼睛”,但若要發現光明,卻非要用黑色的眼睛不可,因為伴隨着“黑夜”所帶給我們的“黑色的眼睛”,實際上是我們的一種獲得,而我們所獲得的是對我們極限的挑戰,因為有了這挑戰,我們才能自覺地體驗和感受生活,正視我們人生中種種不幸或不如意的事情,學會怎樣面對和戰勝它們,提高我們“眼睛”在黑暗中對“光”的敏感度。當然,面對黑暗,不同人有不同的做法,有的人認為旣然“眼睛”是黑色的,“黑夜”也是黑色的,一切已沒有什麼希望,就索性閉起眼睛,等待被黑暗吞噬……。但作者要表達的,卻是與之相反的另一個意思,他要用“黑色的眼睛”去“尋找光明”,他要用創造的歡欣來戰勝生命的苦惱,找回生命的自信,走出黑夜,迎接光明,這不是面對某一特定事情的做法,這是我們面對人生應抱的態度。
其實,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只要大家稍加留意一點身邊的人和事,就會發現這樣的例子多不勝數。有的人面對人生中不幸的事,不但表現出以往所沒有的堅強與勇敢,而且他們的這種精神往往還會感動他們身邊的人,帶給他們很大的啓發,他們不但尋找到自己的光明,也為身邊的人帶來了光明;有的人縱使在沒有任何人認同的情况下,仍然堅持對眞理的不捨追求,雖然在當時他們看不見光明,但他們所尋找到的光明卻能照耀他們的後代。
所謂詩無達詁,讀詩只可以憑當時的感覺,不能死死的去追尋它的主題。我想說的,就是讀詩就像是找知音,如果你想要說的東西,恰恰能被某一首詩所表達出來,它符合你生活中的某種心理狀態,你就算是遇上了知音,所以,詩要有超越性的哲理意味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不一定要配合特定的歷史背景。
在這裡,我亦不打算為這首詩套上一個特定的框框,這只是我的一些感受而已,我相信這首詩還有我在現階段所不能體會的更深刻的含意,但我希望大家讀這首詩的時候,也能思考一下我們對人生應抱的態度,擁抱和熱愛我們的生命,好讓這首詩的生命能延續下去。
書名:《朦朧詩選》
編者:閻月君、高岩、梁雲、顧芳
作者:顧城
出版社:春風文藝出版社
相關附件:淺談《一代人》的讀後感_梁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