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組 澳門情懷特別奬 林小雯 感悟瞬間──讀《瞬間的旅行》有感

高中組 澳門情懷特別奬

感悟瞬間──讀《瞬間的旅行》有感

濠江中學 林小雯

 

最初看見書名《瞬間的旅行》,我就猜這鐡定是本把人生比作旅程,然後又通過大大小小的旅途經驗,把人類,把社會或褒或眨一番的現代散文詩集,但再看下去,卻被那些“儘管秘密已不是秘密,樹木依舊保留着最隱秘的符號”的禪理弄得一頭霧水,說得多玄,有點像偵探小說,好像樹底下藏着某些不可思議的秘密,我越想便越覺得迷離,越是詭秘。這和我想像中完全不同。

一切由我懂得“經過了幾個世紀的啓蒙和技術理性主義對世界的祛魅,一切秘密已不再成為秘密。神聖的事物落入了世俗的塵埃”開始改變,我終於逐一解讀了詩人的啞謎,也開始讀懂了那種樹木保留的最隱秘符號所具備的意義。

詩人寫作追求的只是為了揭示世界上最隱秘的符號,人們總是對所謂的眞相和答案窮追不捨,但眞正的眞相有嗎?眞正的答案存在嗎?有些美麗的想像被否定了,有些神秘的美麗消失了,像月球的黑斑,中國人把它美言成嫦娥奔月的浪漫故事,在不知天上宮闕的那個年代,曾帶給人以多大的遐想呢?月圓月缺又為那些離鄉別井的浪子帶來過幾分愁緒?而今天,生活在追逐電影情節中的我們卻迷了途,為捉着更多的答案而煩悶。沒有秘密再可揭曉,科學家都走進失業大軍時,世界會變成怎麼樣?

事實上,事物總是保持着超出我們經驗的部分,“保留着最隱秘的”,只是,我們需要一個揭盅的人,正如千里馬等待伯樂的出現,世界上每一事一物,都在守候一個翻譯者,懂得翻譯它們的語言。我走進了詩人的旅行,在途中聽他撕開生命的封條,揭示每一個特定的瞬間所體現的深層意義,猶如解讀聖經的密碼。

“每個人都是大地懷中的孤獨客/乘一縷陽光穿行/突然/夜來了”,我翻開《黑夜的書》,感受詩人的靈感泉源,詩人仿如說故事的老人,娓娓道着生活的調子,但詩人更愛是展開瞬間的旅行,捕捉一剎那的感悟,這種旅行,處處觸目驚心,像旅行,但更像探險。我因此看見,世界的瘡疤,也因此看見透進暗房的電光火石。每一種感覺的描繪,時而淡淡的,蜻蜓點水的;時而激烈的,一針見血的。

有沒有聽過公主的離婚案,“一隻蒼蠅/落在公主的玉指上/也是一顆寶石”,你也許會為詩人的幽默而捧腹大笑,但它包含着對現代社會一個不是十分嚴厲的批評,為甚麼說不是十分嚴厲的批評呢?因為詩人並沒有再說下去,但它卻仍能引起我延續的思考:在當今社會中,當你成為了衆人的焦點,即使是一舉一動,也能引起周圍甚至不相干的人的注視;我們只管再假想下去,當這個人終於在衆人的漠視中退出舞台,成為社會蟻群中的一隻,那麼世界也許就會把他遺棄,空置一旁了。多麼的可笑,多麼的荒唐,不是公主可笑,也不是這個焦點的荒唐,是我們無知地擔當着愚味者角色的人們太可笑啊,是這些人們所創造的社會太荒謬啊!難道我們就要如此的道聽途說嗎?失去自己的主張與立場,如此麻木,如同不懂思考的羊群,這是一個文明的社會該有的現象嗎?

初中物理老師說過,平面鏡的成像是虛像,所以當我看見詩人說“每日/我要在鏡子中/戴上面孔/走入日常生活。”我便立刻想到它的意味──虛假和僞善的我們。我感受到作者的無奈。當我們都忍受不了這樣一種虛假的關係,我們終於把自我粉碎,破碎的鏡塊上,一個個虛假的面孔,或奸詐的,或妒忌的,或污穢的,或立心不良的……這像是佛家所說的六種劣根,在我們思想裡萌發,滋長。而我們終於露出眞正的面目,可是,猙獰與否,我們卻永遠看不見,因為鏡子已然碎盡。

這樣也好,敲碎鏡子的面具,脫下手套,總比包裹起內心更能體貼,不要用包裝把眞正的情感窒息。隔着手套,不能眞正呼吸,也不能眞正擁抱。手套,也許是我們的面具,心許是築在心靈周圍的巨牆,我們要除下面具,要拆毀心中的牆,以赤子之心待人。

的確,我最初並不明白詩人寫的詩,但當我身歷其景,我便有了深刻的體會,人與人之間,從陌生到熟悉,再從熟悉到陌生,原來不過瞬間到瞬間的旅行,我們有過太多這樣的經驗,感覺瞬間消失。廣東有個方言:一次生,兩次熟,三次大結局。好像很誇張,卻很迫眞。我們可以很快地跟新的朋友混熟,甚至能談上個徹夜不眠,但又能很快地忘掉對方,收起我們的情感,回到最初,我們都不認識對方的時候。當時間冲淡記憶,我們甚至懷疑彼此是否曾經認識,然後各走各路。

一趟旅程,來到終點時,我們沒法留住沿途的明媚風光,即使是相片也載不住,甚至記不住旅途中的每一個過客,只能在生活的空隙中偶爾還浮現起一些片斷,無論我們曾經認為他們在生命中佔據多重的地位;那是當然的,因為那只是我們的以然,而非必然。這是我們常常說的,“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不帶走一絲雲彩。”不必傷感,那是我們都會學會習以為常,付笑談中的,但是,我們所經歷的畢竟眞眞切切,時光的輪廓的確在我們臉上留下了深溝,我們經歷過的一切,已足以讓我們練就一份老練,一份堅強,挨過更難闖的關隘。

“生活有鋒利的雙刃,傷口不可避免”,無論我們走到生活的那一邊,總會受到創傷,倘若傷口留的只是血,那不過是皮外傷,醫生會替我們治理,傷口總有結疤的一日;但若然流的是淚,那可能是一生也不能治療的傷口,長在心靈上的傷痛,治療,需要太高風險。畢竟,眼淚是“始終陪伴生命的鹽”,生活有着陰霾的風景,也是我們必須用堅強的傘子來抵擋的暴風雨,這些苦澀要我們承受更多的苦澀才足以承受得起。但風雨後的彩虹,一定會是一幅不一樣的風景。

瞬間的旅行風景太多,亦帶給我太多的收穫,它把那個天眞的我狠狠地刮上一巴掌,又為那個悲哀的我,給予輕輕的撫慰。原來很多時候,我亦曾有過詩人的感受,他大槪是個不愛多說話的人,喜歡悄悄地發現,躲在事物的背後,做一個小心的觀察者,把發現的默默記住,深深呼吸品味,而從孤獨中有了心靈的陪伴。眞正的旅行沒有任何風景,只是自我深思,反省的一個過程,我們已不再需要任何啓發而能領悟,這才是眞正的旅行。

合上詩集,我仍在旅行,但這是趟僅僅屬於我的旅行,沒有嚮導,我會找到我獨有的旅行方式,找到我命名每一個瞬間和這個世界的方式。

 


書 名:瞬間的旅行
作 者:姚風
出版社:澳門九九學社


相關附件:感悟瞬間──讀《瞬間的旅行》有感_林小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