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互信”、“互助”、“互愛”世界和平的理念,增進中國內地、澳門、香港及台灣青年之間的交流互動,“吃一澳門 · 迷你志工營”於八月十至十二日在本澳圓滿舉行,吸引共廿一名四地青年一連三日通過認識“創意城市美食之都”——澳門,學會用欣賞、互鑒、共融的眼光看待世界,增進相互理解,建立友誼。活動由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主辦,由澳門基金會及教青局資助,並獲亞洲志願服務發展協會及湖南省青年志願者協會支持。
今年,澳門迷你志工營來到第四屆,以推廣澳門創意城市美食為主題,活動分“認識”、“籌備”及“行動”三部分,活動內容豐富多彩,設有世遺導賞、文化交流夜、葡菜工作坊及街頭推廣行動。首天,參加者參與“夜遊世遺”活動,漫步福隆新街、草堆街及營地大街等澳門最古老的街道,發掘地道美食店舖,了解城市的獨特性,認識澳門文化的發展。第二天,由澳門志工帶領外地青年以“體驗澳門青年生活”為主題,考察本澳著名會議展覽中心,參與富澳門特色的微辣美食嘉年華,途中參加者就兩地生活習慣、文化習俗、政策及社會狀況等話題暢所欲言。第三天,一眾參加者學習澳門美食文化最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葡國菜,學習烹調葡國傳統小食莎樂美腸及馬介休薄餅。
活動重頭戲是籌備及進行街頭推廣活動,在籌備過程中,參加者結合前兩部分所了解到的澳門現況,策劃街頭推廣行動,手持葡式小食前往大三巴及議事亭前地,向旅客及居民宣傳澳門美食及傳統文化,推廣行動沿途得到不少路人參與試食,反映熱烈,氣氛愉快。
澳門參加者詹浩明表示,來自本地和外地的志工分享各自的經歷和故事,面對面傾談讓雙方交流更深刻、有趣,最有意義的是認識了其他澳門和外地的志工。台灣參加者何子涵表示,澳門中西融合,城市雖小外貌華美,接觸到的澳門人十分熱情友善,參加志工營是她第一次來澳門,對澳門美食和建築有更多的認識。香港參加者劉芷茵表示,這次志工營是她第二次來澳門,讓她以嶄新的角度再一次認識澳門,學習葡國菜是她最深刻的環節。
活動統籌兼新青協國際志工委員會主任郭麗華表示,自二○一五年起,新青協每年在本澳舉辦“澳門迷你志工營”,招募來自中國內地、香港、台灣及本地青年參與文化推廣及社區服務,寓學習於義務工作,學習交流合作;另一方面,藉着共同的體驗令彼此建立互信和欣賞的友情,從中感知澳門中西共融的深厚文化,喚起他們重視和關注傳統文化。將來,新青協將繼續發揮國際志工營的平台,加深青年了解世界、國家及個人,培養青年成為有使命感的“世界公民”。
消息來源: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8-08/18/content_12885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