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發展研討會科大舉行
發佈時間:05/11/2018

由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主辦,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協辦,澳門基金會贊助的「二零一八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發展研討會暨《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發展報告(二零一七/二零一八)》發佈會」日前在澳門科技大學舉行。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顧學明院長、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常設秘書處徐迎真秘書長、安哥拉派駐代表白敏龍先生、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楊群總編輯、澳門中聯辦研究室徐競副主任、經濟部副部長級助理張建華、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吳愛華執行委員、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鍾怡副主席、澳科大龐川副校長、林志軍副校長、社文所林廣志所長、可持續發展研究所高展鴻研究員,澳門特區政府個人資料保護辦公室楊崇蔚主任、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郝雨凡講座教授、澳門城市大學葉桂平協理副校長、澳門理工學院語言暨翻譯高等學校韓麗麗校長、澳科大圖書館戴龍基館長、澳門大學圖書館王國強副館長、中歐國際工商協會陳功偉會長、國際葡語市場企業家商會執行委員會吳川源主席等逾八十位嘉賓、學者出席。


近年來,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二零一七年,中國與葡語國家進出口商品總值1175.88億元(美元,下同),同比增長29.40%。其中,中國從葡語國家進口810.08億元,同比增長32.18%,向葡語國家出口365.80億元,同比增長23.62%。《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發展報告(二零一七/二零一八)》(《中葡經貿合作藍皮書》)發佈的數作為中國第一部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關係的專題性研究報告,《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發展報告(二零一七/二零一八)》由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聯合研製,澳門與內地二十多位專家參與撰寫。全書由總報告、專題篇、澳門篇、案例篇四部分共二十三篇報告組成,綜合分析和評價了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的發展狀況與存在問題、澳門特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的功能與作用,對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的發展趨勢進行了預測,並附有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的數據,可供政府決策部門及學界借鑒和參考。


龐川副校長於致辭時表示,二零一八年恰逢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成立十五週年。十五年來,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發展迅速,進出口貿易總額增長近二十倍,中國對葡語國家直接投資額增長約一百倍。無論是投資貿易、政府合作,還是文化交流,中國和葡語國家的合作已經成為我國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的支持下,澳門依託中葡論壇,積極加強和葡語國家以及葡語國家與內地相關省市的經貿文化聯絡,在推進中國和葡語國家經貿合作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在「一帶一路」倡議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程中,中葡經貿合作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澳門亦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發佈儀式上,林廣志所長、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許英明副研究員、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張思遙助理研究員、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經濟貿易研究中心陳萬靈教授分別作了題為「『一帶一路』視野下的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的成效、問題與展望」、「葡語國家在中國全球能源戰略格局中的地位與作用」、「廣東與葡語國家的貿易狀況和前景展望」的主旨演講。


林廣志所長分析了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的基本特徵與存在問題,並提出了以下建議:一是深化中葡論壇的內涵與功能;二是著力解決貿易不平衡問題,協助葡語國家開拓中國市場;三是優化雙向投資結構與規模;四是夯實「一個平台」,發揮澳門作用。澳門應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機遇,積極探索創建「平台+」模式,利用大灣區廣闊腹地及金融、製造、商貿、科技、物流的產業優勢,在灣區選址建設「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園區」,輔以自貿區相關政策,實現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的「園區化」,既促進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發展,也能推動澳門與大灣區城市的合作,為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創造空間。林廣志強調,「一個平台」是國家為發展與葡語國家的經貿及外交關係而賦予澳門的定位和目標,中國所有與葡語國家的經貿、外交合作發展都應與澳門平台有關,都應成為澳門「一個平台」服務的範疇和努力的目標。「一個平台」是澳門在「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具有國家使命、國際合作和自身發展之意義和價值的重大工程,特區政府及社會各界應提高認識,總結經驗,創新思維,精心謀劃,加大力度推進其建設和發展。


消息來源: http://www.todaymacao.com/2018/10/18/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發展研討會科大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