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世界視聽遺產日二○一八”,澳門影視製作文化協會昨聯同國際電影電視和視聽傳播理事會共同舉辦分享會,特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幹事高級特別顧問布許納齊來澳分享視聽遺產的相關知識,藉此加深公眾了解澳門不同的歷史文化遺產。
活動於10月28日下午二時假澳門博物館展覽廳舉行,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幹事高級特別顧問布許納齊(Dr. Bouchenaki),國際電影電視和視聽傳播理事會總幹事喬治(Georges Dupont)、項目總監渾雪媛,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委員何桂鈴,文化局副局長梁惠敏,澳門影視製作文化協會理事長陳麗斯、常務副理事長李素茵,副會長陳圖安、何小敏,監事長李卓君,澳門國際影展頒獎典禮影展經理鄭碧雲、國際顧問溫煦宇(Michael J. Werner)等出席。
布許納齊分享稱,不是每個地方都能成為世界歷史文化遺產,澳門能成為世遺因為其具獨特的歷史,建築遺跡也至少與兩個地方連接,如澳門不僅有中國傳統特色的建築,同時具備葡式建築物。然而,現時全球各地都面對着同一個問題,就是在保育和推廣世遺的同時,如何確保不會有過多的旅客破壞遺跡,這相信澳門也正面對同樣的情況。其指如果有太多的旅客一下子湧到具千年歷史的古跡中遊覽參觀,定會對建築造成破壞,並會滋擾當地居民生活。如意大利、巴塞羅那等多地現已有不少當地居民遊行示威,反對過多的旅客對當地民眾生活造成影響,故各地政府都須在保育世遺和發展旅遊業間取得平衡,否則無助兩者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雖過多的旅客會對當地民眾生活帶來負面影響,惟發展旅遊業同樣可帶來正面價值,因應旅客透過參觀遺跡了解當地歷史文化後,把各地文化傳播出去,促進文化多元化發展,大大推廣了人類的文化歷史,尤其是年輕一代能認識到遺跡的價值,體驗和感受各地歷史,相信對各地文化推廣有幫助,故各地政府應多與其他地方交流,知悉更多保育歷史遺產的經驗,制定一套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保育方案,做好歷史文化遺產的相關工作。
消息來源: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8-10/29/content_13060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