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時間:24/03/2017
由澳門基金會贊助,澳門科技大學澳門電影藝術研究院主辦的“影視名家”系列講座於3月2日在澳門科技大學舉行,邀請了內地作家、電影影評人尹鴻教授主講“當前中國內地的電影產業”,人文藝術學院院長張志慶出席,並為尹鴻致送紀念品。出席講座的還有人文藝術學院助理院長蔣瀟玲及電影藝術研究院院長卓伯棠。
尹鴻以“從非常態到新常態”為主線分析市場化改革中死而復生的中國電影。從○二年全國電影票房不足五億,觀影人數大致二千萬人,到一六年的四百五十七億,連續十四年平均增長超過百分之三十的中國電影市場成為全球電影行業的奇蹟。他舉例香港文藝片《七月與安生》、清華大學參與製作的《我在故宮修文物》,指出中國電影分受眾、分市場也越來越成熟;通過分析二○一六年票房前十的電影、二○一六年電影市場影片類型情況,指出中國電影市場已擁有新的發展走向。
他認為電影從業者學好中國文化、了解內地觀眾的需求是重要的。大多數荷里活高票房電影都在內地上映,但中國本土電影仍能保持自己的份額。說明中國票房市場有自己的特點,荷里活電影並不能具有文化優勢。關於電影行業的人才培養,必須是產學研一體化,不能單一地在校園內培養,應該讓學生們走向社會實踐。
尹鴻分析了新常態的中國電影發展,面對電影市場增速放緩、電影觀眾需求改變,電影產業結構優化,電影美學形態完善的情況,尹教授認為中國電影發展需要改革。同時,期待小康時代的中國電影能在新一年擁有更好發展,希望電影產業能為社會提供健康娛樂、建構文明常識、傳遞現代情感。講座上,學生積極提問,主解者細緻解答,學生受益匪淺。
資料來源: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7-03/19/content_11651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