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研究》第三十五期經已出版
04/10/2006

  由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組稿並編輯的《澳門研究》第三十五期經已由澳門基金會出版。


  《澳門研究》逢雙月出版,迄今已出版三十五期,以研究澳門社會問題、服務社會為宗旨,推動本澳學術研究與交流,力求發揮學術為社會服務的積極功能。


  《澳門研究》第三十五期共刊載23篇文章,包括范劍虹、劉林〈內地與港澳CEPA項下《關於貨物貿易的原產地規則》的政策分析〉,SZE Ping-fat〈Criminal Trial within a Reasonable Time—Some Reflections on Macau〉,陳智彪〈對修訂本澳勞資關係法律制度的若干思考〉,王思遠〈論《澳門基本法》框架下的環境保護立法〉,楊宜勇、張磊〈回歸前後的港澳對外交往工作〉,司徒英豪〈澳門行政監督體系及其完善建議〉,陳章喜〈澳門產業適度多元化發展的必要性〉,曾忠祿、王永強〈內地居民旅遊趨勢研究〉,黃俊立〈“小數定律”與賭徒的認知偏差〉,葉波〈澳門房地產業發展政策建議〉,田青、楊春暉、謝璐〈非正規就業的企業的對等回報對澳門勞動社會福利的啟示〉,鄧達榮〈澳門股票業務發展滯後原因分析〉,尚慧然〈有關澳門“公定會計”制度的一些思考〉,李立全、唐漢文、何玉儀、彭向茜、李茜、陳子浩〈澳門交通改善措施芻議〉,李金平、王志石〈澳門未來20年人口動態預測〉,常思〈四字成語縱橫談〉,李之強〈晉千文化:源頭與價值〉,湯開建、張坤〈兩廣總督張鏡心《云隱堂文錄》中保存的崇禎末年澳門資料〉,盛永華、孫關龍〈從民權主義看孫中山對儒教的批判──紀念孫中山誕辰140週年〉,張運華〈鄭觀應對基督教的認識〉,楊開荊〈西方宗教活動與澳門圖書館事業〉,Anthony R. Dicks〈一個無法有天的世界──一位西方記者筆下五、六十年代的澳門〉,吳志良〈感受我們的歷史〉,並附有“學術動態”。上述文章對澳門研究中的各種問題的涉獵面廣、分析角度新穎、見解獨到,可讀性甚高。


  《澳門研究》由澳門文化廣場有限公司總發行,定價澳門幣七十元,在本澳各大書店、澳門教科文中心及香港均有代售。


  本刊歡迎本澳及境外專家學者就有關澳門情況投稿發表論文,提供訊息及資料。稿件可逕寄往氹仔徐日昇寅公馬路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電話:3978135,傳真:3978140,電郵:cms.info@umac.mo,聯絡人:鄧安琪、容凱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