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澳門基金會合作收錄的(清)乾隆“西阪草堂”藏版《澳門記略》、(清)道光《澳門志略》影印本經已面世。
《澳門記略》分上下兩卷。上卷含《形勢》、《官守》兩篇,圖十一幅;下卷含《澳番》一篇,圖十幅。本書作者為首任及第二任廣州府海防同知印光任、張汝霖,是清乾隆政府為處理日益複雜的澳門事務而派出的較高級別專責官員,因而熟知澳門事務。《澳門記略》與一般地方志有別,所述內容則重介紹澳門對外貿易、外蕃宗教信仰、傳教士在中國之風俗習慣及澳門山海之險要,防禦之得失。故被譽為“安邊緯略”之書。
《澳門記略》是世界上首部系統介紹澳門的專著,亦為研究澳門早期史最重要的漢語文獻。自乾隆十六年成書後,歷代廣為流傳,更被《四庫全書》收錄,而其後的《皇清職貢圖》、《粵海關誌》和《海國圖誌》等歷史著作均曾參考或抄錄《澳門記略》之內容。由於多次翻刻,《澳門記略》各種版本多達十餘種。澳門基金會為了保存此一珍貴史料並向學界提供一個原始版本,在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協助下,成功整理並修復(清)乾隆“西阪草堂”藏版《澳門記略》,以期得到學界更深入的研究。
與《澳門記略》一併影印出版的還有《澳門志略》一書。《澳門志略》是清道光年間“下恭常都”地區為祝淮修纂《香山縣志》時所做的一部“採訪冊”,也是廣東地區唯一發現的民間“採訪冊”。“下恭常都”是清香山縣一個組成部分,包括現在珠海市靠近澳門的部分地區和澳門,由於澳門在該區處於重要地位,本書因而被傳抄者稱為《澳門志略》。“採訪冊”則是縣志修纂時涉及的民間調研素材,對認識一個地區的民間風貌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參與《澳門志略》採訪的人員共有32名,是澳門可考據的最早一次大型社會調查。
《澳門記略》、《澳門志略》影印本一套兩冊,在本澳各大書店有售,每套定價澳門幣6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