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澳門基金會、作家出版社、中華文學基金會合作出版的首批《澳門文學叢書》經已面世,全書共22冊,分散文、詩歌、小說三種體裁,涵蓋當今澳門文壇具有廣泛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忠實反映澳門文學的全貌。
是次出版的叢書包括王禎寶《曾幾何時》、水月《揮手之後還會說再見嗎》、鄧曉炯《浮城》、未艾《輕撫那人間的滄桑》、呂志鵬《在迷失國度下被遺忘了的自白錄》、李成俊《待旦集》、李宇樑《狼狽行動》、李觀鼎《三餘集》、李鵬翥《澳門古今與藝文人物》、吳志良《悅讀澳門》、林中英《頭上彩虹》、趙陽《沒有錯過的陽光》、姚風《枯枝上的敵人》、賀綾聲《如果愛情像詩般閱讀》、袁紹珊《流民之歌》、黃坤堯《一方淨土》、黃德鴻《澳門掌故》、梁淑淇《愛你愛我》、寂然《有發生過》、魯茂《拾穗集》、穆凡中《相看是故人》及穆欣欣《寸心千里》。
《澳門文學叢書》每本定價30澳門元,澳門各大書店均有代售。
首批《澳門文學叢書》書籍介紹
1. 王禎寶《曾幾何時》
本書是由作者過去十年來在《澳門日報》撰寫近百多萬字選輯而成的散文集,主要分為三部分,首篇“走馬人生”,是作者脫離公職,重返個人藝術生活的自主時期,多的是旅途上風花雪月的所見所思;之後是結婚成家的“自作多情”,寫的是家中絮事及女兒成長的喜樂,充滿住家男人的氣息,很受婦女讀者歡迎:最後一部分“曾幾何時”,是近年所起的欄目,緣來緣去,筆底下的人生百態又轉換了另一種冷暖自知的顏色。
2. 水月《揮手之後還會說再見嗎》
本書收錄水月過去六年專欄文章的選篇。打算與澳門長相厮守的她,把她對人生、世情、生活、經歷、情愛的看法和感想,以心靈之筆或深情或俏皮或想像豐富地娓娓道來。水月說,寫作是自我心靈的探索,了解自己不難;坦然面對自己,難!因此,她的專欄寫作,從自己的心靈出發。
3. 鄧曉炯《浮城》
本書由四個中短篇組成。《刺客》取材自澳門歷史上的一起真實事件:澳門總督亞馬留遭香山縣龍田村村民沈志亮等人刺殺;《迷魂》講述編輯麥奇莫名其妙捲入一宗離奇罪案調查,麥奇為深陷跨時空迷宮的靈魂,苦苦尋找出口;《浮城》講述意外中了巨額大獎的安東,跟隨電視台攝製隊來到賭城澳門,不料竟意外捲入英國記者丹尼的新聞調查;《轉運》講述賭場裡一個神秘的男子、一封突如其來的遺產繼承通知信,給專欄作家麥田帶來的難解謎團。
4. 未艾《輕撫那人間的滄桑》
本書係將作者多年來發表在《澳門日報》專欄上的百餘篇雜文整理成集,作者的文字辛辣大膽,行文入俗,引用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和歷史、藝術、政治、男女關係等各方面的知識,大力抨擊各種醜惡、冷漠的社會現象,也表達了作者深深的哀思。
5. 呂志鵬《在迷失國度下被遺忘了的自白錄》
本書是作者的第一本小說集,其中收錄了中篇小說《外面》、《異寶》,短篇小說《在迷失國度下被遺忘了的自白錄》、《女人?選擇?從來就沒有……》、《消失國》、《獎項》等。作者的文字乾淨俐落,透過文字顯示出濃重的沉思:在澳門博彩業發達的背後所隱藏着哪些發人深省的故事?小人物在其中浮浮沉沉又有着怎樣的命運?
6. 李成俊《待旦集》
本書共分四輯,分別為《藝海鈎沉》、《歷史風雲》、《書畫天地》、《萍踪掠影》。《藝海鈎沉》著墨最多,寫魯迅、茅盾、蕭友梅、豐子愷等不同領域的文藝界人物及軼事,還原了眾多家喻戶曉的人物形象,鮮活立體;《歷史風雲》記述了澳門早年的人情物事;《書畫天地》則是作者為各書畫界的好友所作之序,言簡意深;《萍踪掠影》從戰場上的崢嶸歲月,到作者的旅遊見聞,像帶領讀者縱橫世界。
7. 李宇樑《狼狽行動》
《狼狽行動》共收錄了七個中、短篇小說,內容涵蓋了人生的喜怒哀樂,有以輕鬆幽默的筆觸寫城市和社會的故事,有以風格迥異的驚慄筆調去刻劃人物的心理狀態。各篇的寫作形式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點:讀到最後方看出故事的結局和真相,尤如人生,走到最後一刻才可能瞭解人生的底蘊。小說雖以作者所居的城市(澳門)為本,但所刻劃的都帶有現代都市的共性,書中沒有正面直書作者所居城市,但讀者可從側面看到它的一些面貌和人情。
8. 李觀鼎《三餘集》
本書收錄的文章多為作者“三餘時”所作,故命名為《三餘集》。全書分上下兩編,上編又分為五輯。第一輯收錄的文章多為感事而作,圍繞身邊的文學話題展開;第二輯收錄的多為作者對澳門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反思和批評,第三輯為文學作品讀後感,第四輯為閱讀方法的研究,第五輯為戲劇、影視作品的研究。下編收錄的文章為作者在研討會所發表的演講辭等。《三餘集》意在激勵青年人珍惜三餘時間,做一些自己喜歡或於人有益的事。
9. 李鵬翥《澳門古今與藝文人物》
本書分為甲乙兩輯。甲輯“澳門古今”寫澳門的歷史背景和滄桑變化,對澳門歷史上的重要事件都有所敍述,從澳門開埠寫起,每篇五六百字,每篇獨立而又前後連貫,把澳門的歷史和地理知識都交織在一起,儼然一幅澳門的古今圖景,是情趣兼備的掌故小品。乙輯“藝文人物”寫與澳門有關的藝文人物,如秦牧、啟功等,描寫人物形象立體鮮明。
10. 吳志良《悅讀澳門》
本書以“讀‧澳門”、“品•澳門”、“緣•澳門”三部分收錄作者散文隨筆近八十篇:《澳門,美麗的化身》、《一個沒有悲情的城市》、《華洋共處分治特色考》、《文學、認同、家園》、《品味另一個澳門》、《濠鏡擎天弼 典範貴如一》、《把世界帶回澳門》…… 文章長短不一、內容多樣;既有感性隨意,又有理性思考;以淵博的文化知識及幽深的關懷之情,為澳門當代散文注入了批判、反思等精神元素,成為澳門少有的大文化散文的代表。
11. 林中英《頭上彩虹》
作者筆下追求對萬象的透明感。本文集展現一位成熟女性的視界與情懷,行文有着把酒話桑麻的酣暢,寬容又帶着機鋒,細膩温和而不失活潑幽默,柔情中卻包含智慧。作者書寫日常時卻能開發另一種角度,激發讀者一同感悟。本書散發着温暖氣息,讓讀者感知自己頭頂的一片天空中也有彩虹。
12. 趙陽《沒有錯過的陽光》
本散文集輯錄作者十數年來為澳門報章、雜誌所撰寫之專欄文字,她熱愛生活,充滿好奇心,常常為身邊的事物莫名地激動。文如其人,時而鋒利冷靜,時而熱烈温柔,符合雙子座的雙重個性。全書分讀書筆記、影評、藝術、旅行筆記、感情、回憶、雜記等幾部分,以輕鬆的筆調,與讀者分享作者人生中沒有錯過的陽光。
13. 姚風《枯枝上的敵人》
本書遴選作者1989年至今一百五十多首詩,分為“卷一福爾馬林中的孩子”、“卷二航行或者飛翔”、“卷三朝着光”、“卷四自由行”、“卷五絶句”五部分。作者的詩視角獨特、素材多樣、語感鮮活。有的委婉、微妙,有的直率、深刻,可謂剛柔相濟、中西相容。有詩評家說,姚風的詩有感性的潤澤、智性的高度和理性的深度。
14. 賀綾聲《如果愛情像詩般閱讀》
一如書名“如果愛情像詩般閱讀”所顯現的,書中輯選詩作以愛情詩為主。作者輕颺著憂鬱微風的詩句,多以低語的方式展開,多情傷感但不泛濫,富有情調與意境。
15. 袁紹珊《流民之歌》
本書以“流民之歌”、“沼澤狀態”、“霧都紀事”三輯遴選作者詩歌百餘首。《太平盛世的形上流亡》、《分水嶺》、《戰地日記》、《沿著血滴我們來到》、《中轉機場》、《火的傷口》…… 年輕的作者,用她豐富且詭異的想像,置身於時代的浮華之中卻又與之疏離,甚至有一種現世的危機感;而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生活經驗,又拓展了她的視野,使她的詩顯現出深度和力量。
16. 黃坤堯《一方淨土》
本書分為三輯。首輯為“一方淨土”,寫澳門的點滴景色,構成了一幅幅永恆的畫面,同時這些文字也是作者個人的心靈記錄。第二輯為“文化場”,包括兩文三語、行動詩學、美食散文、夜郎自大、舊體文學、中西新舊等不同的話題,有些學術意味。第三輯為“大學之道”,作者在聯合書院負責編務工作寫的一些零散的感悟,也可作為專業訓練與通識教育的參考。
17. 黃德鴻《澳門掌故》
本書集有關澳門的民情風俗、軼聞傳說、自然景觀、街巷變遷、飲食娛樂、廟宇教堂、詩文名士等知識于一爐。《澳門掌故》是史料,從歷史的角度看,可以說它是一部“澳門民俗演變史”,它以一種“講古”的形式,為歷史文化知識不一的讀者提供了閱讀的便利,讓讀者了解澳門的歷史及上世紀60至90年代的生活。
18. 梁淑淇《愛你愛我》
本書輯錄的《愛你愛我》、《第二次初戀》及《愛上我吧》為作者創作的系列小說。此系列以酒店作背景,紀念作者曾短暫在酒店工作的美好時光:《愛你愛我》寫公關部,《第二次初戀》寫前堂,《愛上我吧》寫會計部。梁淑淇的小說以卓越的敘事技巧見稱,同時善於剖析現代人內心隱藏的各種問題,時而探討愛情的可信度,時而測量命運的必然與偶然,時而推敲自由意志可以有多自由。故事的主人翁在其筆下灑脫飛揚,極富生命力。
19. 寂然《有發生過》
《有發生過》是澳門作家寂然的小說選集。作者在不同的小說類型努力耕耘,本書的三十餘篇作品包羅愛情、政治、懸疑、倫理、校園、寓言、科幻、武俠等等,取材駁雜而展現人心難測、世事無常。作者行文形態多變,深入淺出,始終傾力書寫澳門回歸前後的社會變遷,記載博彩業一飛沖天之後這個純樸小城的欲望滋長、紛擾曲折,憑著雋異的寫作技巧,描繪出與別不同的一方風景。
20. 魯茂《拾穗集》
這本散文集命名為《拾穗集》,是因為欣賞法國名畫家米勒的名作《拾穗者》;再結合作者多年來的文學勞作而構成。澳門,有純樸如小家碧玉般的景色;有中西交融的文化內涵。這些都是文學創作豐富的源泉。這裡有喜、有愛、有愁,更有不斷的探索和追求。作者把這些化為形象與文字寫進這個小集中。小集中所採擷到的,雖然只有像米勒《拾穗者》中農人所獲得的那麼一小束,然而,請相信它是真誠而有生機的勞動果實,希望讀者們有一點點喜歡它吧!
21. 穆凡中《相看是故人》
本書收入作者自1988年來在《澳門日報》發表的與戲劇有關的專欄文章,勾勒出二十四年來澳門的戲劇狀況,並對內地、香港、台灣戲劇活動有所關注。作者在《澳門日報》的專欄名為“東柳西梆”,取戲諺“南昆北弋、東柳西梆”之意,卻也不無調侃――“東一鎯頭、西一棒錘”,自謙文章像戲台上抓詞兒那樣,“見三說三,見四說四”――不講究章法、無甚麼規律可言。
22. 穆欣欣《寸心千里》
道是雲山萬重,無阻寸心千里。作者生於東北,長於澳門,身上流淌着父親山東人仁風俠情的血液,也埋藏着母親湖北“九頭鳥”敢為天下先的精神種子。居京十餘載,澳門和北京,於作者來說,是具象的“家”。東北、山東、湖北,之於作者,有着尋根意義上的“家”。而山温水軟的江南之地,從來就是作者似曾相識夢中的“家”。作者憑借文字,馳騁於中國版圖上的大江南北,駐足於童心慧眼的純粹世界,迷戀於藝術世界映襯出的現實倒影,探尋於形形色色的人間百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