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套10冊的第四批《澳門文學叢書》及“叢書”精選集《美麗澳門》經已由澳門基金會、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中華文學基金會合作出版,該叢書自2012年開始啟動,啟動以來已出版了四批共66冊,包括2014、2015、2016年推出首批22冊、第二批21冊及第三批13冊的澳門文學作品。是次出版的第四批叢書分散文、詩歌、小說三種體裁,涵蓋當今澳門文壇具有廣泛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忠實反映澳門文學的全貌。
第四批出版的叢書包括李觀鼎《滴水集》、李烈聲《白銀》、陳雨潤《禪出金瓶 悟覺大觀》、陸奧雷《幸福來電》、楊穎虹《小城M大調》、凌谷《從愛到虛無》、袁紹珊《拱廊與靈光:澳門的120個美好角落》、黃文輝《悲喜時節》、梯亞《堂吉訶德的工資》、蔣忠和《燕堂夜話》。
第四批《澳門文學叢書》每本定價45澳門元,《美麗澳門》一套三冊定價470澳門元,澳門各大書店均有代售。
《美麗澳門》書籍介紹
《美麗澳門》是澳門的作家詩人們以他們多年來創作的優秀作品,向祖國人民和澳門人民彙報,向偉大祖國的回歸二十周年獻禮。由澳門基金會和中華文學基金會主編,收錄澳門地區數十位作家的詩歌、散文、小說等文學作品。這部作品集展現出澳門作家群的精神風貌,展現出澳門當代文學的新成果,也展現出澳門文化的新形象。
第四批《澳門文學叢書》書籍介紹
1. 李觀鼎《滴水集》
本詩集分上、下兩編。上編皆為短詩,以三言兩語寫人生感受,或即景抒情,或因物言志,試圖在精短的篇章裡寄托生活的繁複。下編收入一些較長的詩,其中《這一天,蓮花在午夜熠熠開放》是迎接澳門回歸祖國的長詩,可以看到火熱生活留在詩人創作中的痕跡。
2. 李烈聲《白銀》
我十八歲開始寫小說,內容以抗戰事跡為題材,其時戰爭結束未久,小說頗受歡迎。稍後,我負氣遠走天涯,飄泊各地大半生,眼見的、耳聞的、朋友的和我自己經歷的故事,越積越多,都成這本小說的素材。我是低端人,一生多接觸低端人口,故筆下多寫小人物,我覺得小人物亦有其可歌可泣的故事。他(她)們在我筆下,雖非聖人,但屬我心中所喜愛的好人,比豪門高官和虛偽君子可愛多了。
有人批評我愛用粵語,我筆下多是粵人,不用粵語,何能刻劃入微?丁玲的“太陽照在桑乾河上”,韓子雲的“海上花”,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都摻有許多方言,但無損其文學價值。這種看法,我亦云然。
3. 陳雨潤《禪出金瓶 悟覺大觀》
作者從事過多個行業,特別是十載新聞工作,見盡世間最美和最醜的人和事。更易於明心見性,感悟人生。在書店、出版行檔,無疑入了寶山,除了取得營生管理技巧寶鑑外,更欣喜的是挖掘到禪宗寶藏,既可進一步洞識大千世界,又可在即苦凡塵得到一點回甘。
儒釋道是中華文化之根,其中釋家禪宗大寶──《心經》可讓眾生離苦解困,自救自醒。但聊聊兩百多字,卻是艱澀無比,不知多少高僧大德、學者先賢,窮一生精力,也無法講解清楚。惟《紅樓夢》面世,歷盡百劫,自色悟空的作者曹雪芹才能把智慧金鎖打開,助我們踏進《心經》殿堂。《禪出金瓶‧悟覺大觀》中收錄了作者近二十年來對《金瓶梅》、《紅樓夢》兩巨著的感悟心得,以現今的語言、時下的經歷,訴說能突破時空的古代智慧。書中還結集了反映工作、生活,以至沉醉於藝術空間的散文。
4. 陸奧雷《幸福來電》
陸奧雷是澳門最知名的八零後青年小說作者,曾獲澳門文學獎小說組冠軍、季軍及多個散文、詩歌獎項,是當今最活躍、最多產的青年創作人。《幸福來電》輯錄了其小說創作十五年來的精選作品,包括文學獎冠軍作品《逐夢者的天空》、被改編為微電影的作品《幸福來電》、《片段.遇見》以及未曾出版的若干新作,全書分成“非常勵志”、“感情的事”、“故事容器”、“書寫我城”四個部份,系統呈現陸奧雷的寫作風格及創作主題,以愛情為隱喻,陸奧雷的故事記錄了澳門回歸以來澳門人歷經的各種社會大小事,更反映澳門人在此期間的生活和思考方式上的改變。
5. 楊穎虹《小城M大調》
沒有什麼比一顆種子更能感受一片土地。一顆來自異鄉的種子,用她特有的舞步,書寫M城鮮為人知的節奏──沒有驚濤駭浪、沒有金碧輝煌、沒有松枯石爛……微風樣的筆觸,帶出了個人情感、城市發展、身份認同、天命運算等思辨。全書由春之舞曲、命運交響曲、搖籃曲三章節組成,分別是作者在M城不同的成長階段寫下的故事。搖籃曲是一系列充滿童趣的故事,據說是作者為人母後的作品,它展現着一個中年女性最溫柔的追求──脫下金光閃閃的外衣,我們還有童心。其實M城不缺涼風,只要樹願意停留!
6. 凌谷《從愛到虛無》
凌谷認為一切詩都應關於愛與虛無。其雜文,從國際時事、氣候變遷、動物保護、飲食哲學、宗教思辨,到生活感悟、藝文評論、各地遊記,出奇沉靜的筆調下飽含熱情,且愛在娓娓道來之餘,在山重水複之際,常能開啟一些讓人豁然開朗甚或顛覆世界觀的門戶,字裡行間,多有驚艷,頗堪回味。對他而言,無論是對生命、自然的崇愛,還是對文化、藝術、公平、自由的熱愛,愛,並不是情緒,也不是衝動,而是一種聯結的能力。虛無並非一無所有,而是在更自由廣闊的空間中更強大的聯結力量。寫作,就是從愛到虛無的一種探索,希望讀者能品味其中現實的苦澀和超越的驚喜。
7. 袁紹珊《拱廊與靈光:澳門的120個美好角落》
此書主要收錄了作者於2008至2016年間在香港媒體發表、關於澳門生活的專欄文章。小城澳門的一百二十個幽微角落或情感瞬間,或美好邪惡、或優雅粗糙、或混雜細碎,作者閒逛於星羅棋布的大街小巷,穿梭於雨後的葡式碎石路和歐式拱廊,對成長之地入木三分的凝視、關注與透切書寫,全面呈現出城巿肌理、飲食文化、生活日常、花鳥蟲魚、表演節慶、流行痴迷等不為人知的面向。此書試圖為高速變化的小城立此存照,調動讀者的觸感、味覺、嗅覺、聽覺、視覺,從中窺看城巿秘而不宣的美,以及轉瞬即逝又過目難忘的動人靈光。
8. 黃文輝《悲喜時節》
本書為澳門作家黃文輝的散文集,全書共七輯,涵蓋作者對文化、社會、政治、歷史、教育、文學、攝影、愛情的思考,以及個人的抒情絮語。作者借魯迅先生“就如悲喜時節的歌哭一般,那時無非借此來釋憤抒情”之語來概括自己的文章。
9. 梯亞《堂吉訶德的工資》
作者自稱讀書不多,卻熱衷引經據典,書中慘遭拖下水的學人、名人,不下百數。愛胡說,喜抬槓,習慣把歪理當真理侍奉。對世情、世態自有一番似是而非的說法。書內文章,對當下的經濟、社會、教育等狀況,語多無禮。作者對所謂知識產權尤為嗤之以鼻,很可能是海峽兩岸四地第一個公然、公開反對知識產權的人。全書嬉笑怒駡,歡迎讀者惡意回敬,謝絕善意批評。
10. 蔣忠和《燕堂夜話》
這本散文集定名《燕堂夜話》,是因為作者老家祖屋重建之後,掛有一塊題為“春燕堂”的牌匾,以紀念作者的祖父,是一個慎終追遠的意思。至於夜話,則是作者以前長期在報館工作,養成了夜晚寫作、看書的習慣。收在這本小冊子裡的文章,除了大部分講澳門之外,也有不少牽涉作者老家的情事。年紀大的人,懷鄉念舊的情況大概難免。還有一部分文章談人生際遇,抒發生活的感慨,以及對社會問題的看法。小品、隨筆雖然可以自由發揮,但總還是要言之有物,不作無病呻吟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