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笑政:中國文學界的盛事
14/07/2015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7月06日07:56 來源:中國作家網 葛笑政


澳門文學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在其發展過程中,未曾脫離過中國文學的懷抱。澳門回歸祖國之後,伴隨著澳門經濟快速發展,當代澳門文學也進入蓬勃發展期。為總結澳門文學多年來的創作成果、系統整理澳門優秀的文學作品、推動澳門文學的持續發展,由澳門基金會、中華文學基金會及作家出版社三方聯手推出的“澳門文學叢書”第二批21部出版。這套叢書包括散文、詩歌、小說、評論等,涵蓋當今澳門文壇具有廣泛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忠實反映澳門文學的全貌。它的出版,可謂中國文學界的一件盛事。 


中國近40年經濟的高速發展,為建立文化強國奠定了必要的經濟和物質基礎,中國文學經歷著一個重要的繁榮發展時期。我以為,於中國文學繁榮發展時期出版“澳門文學叢書”恰逢其時,意義重大。


首先,建設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離不開中國文化建設和中華文化的傳承。就出版領域,提倡出版具有重要思想價值和重大文化積累價值、弘揚中華各民族文化、促進民族團結、推動各民族文化繁榮發展的出版項目。而“澳門文學叢書”恰恰能夠反映這一思想。


我們知道,澳門是中國的領土,澳門文學當然也是中國文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對於澳門文學與中國文學的關係,澳門資深文化人李鵬翥這樣說:“澳門文學根須是從我們偉大祖國的文學樹幹伸延出來的。” 澳門文學作為中國文學母體主幹的一個分枝,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文學作品的文學性,首先表現在展現民族生活方式、描繪富有民族色彩的風俗畫上。澳門文學在描寫風土人情、世態習俗、習慣勢力和社會倫理等方面,具有中華民族色彩。澳門文學中的中國形象凝聚著澳門同胞割捨不斷的中國情結,生動地詮釋著澳門文學在世界華文文學領域中獨特的文化身份。


其次,充分展示澳門回歸祖國後澳門文學的成就。


澳門回歸祖國以來,隨著澳門社會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文學的類型與表達形式變得多元化,網路文學刺激更多年輕人投身寫作行列,澳門的文學發展歷經數十年的起伏,現已進入蓬勃期。系統整理優秀的文學作品,推出“澳門文學叢書”,忠實反映澳門文學的全貌,向澳門和內地讀者展示澳門文學的特色和成就,恰當其時。


第三,總結澳門文學多年來的創作成果,推動澳門文學的可持續發展。


澳門曾是西方文化進入中國的前沿陣地,葡萄牙人在那裡佔領了400年,給人們印象最深的澳門是一座賭城,是文化沙漠地帶。其實,這種看法並不全面。澳門不是文化沙漠,那裡有文化、有文學——文學可追溯到萬曆十八年(1590年)明代戲劇家湯顯祖的《香山逢賈胡》。現代的澳門文學,應始於“九·一八”事變之後。到了上世紀50年代,文學青年創辦的油印刊物《紅豆》使澳門文學開始生根。真正蓬勃發展,則是移民潮大規模掀起的上世紀80年代。而澳門回歸祖國之後,澳門文學第一次較全面的總結和較集中的展示,當屬作家出版社現在出版的“澳門文學叢書”。


這套“澳門文學叢書”已先於去年8月隆重推出第一批22部。此次出版的第二批21部,包括散文、小說、詩歌及評論。無論哪種體裁,一如第一批叢書,依然展示著創作的高水準,依然體現著澳門人寫澳門且是多元的澳門的創作特色。這些作品,或以國際視野,提醒人們關注地球的環保問題,其現實意義不可小覷;或以博聞廣識、詳實的資料,寫史論今、感世憂時,針砭時弊、怡情益智;或以赤誠之心、深篤的情感,書寫對澳門、對故鄉、對朋友的熱愛與眷戀,不乏展示情思之美和語言之靈性的美文;或如“80後”般的年齡,朝氣蓬勃,抒情、尖銳,富於現代性……


“澳門文學叢書”作為作家出版社重要的出版項目,迄今已運作近三年。這期間,儘管由於地域差異、文化背景差異,以及行事風格差異出現些許困惑和問題,但承蒙澳門基金會、中華文學基金會的大力支持,以及各位作者的理解與配合,使得我們的工作順暢且富有成果。在此,衷心感謝澳門基金會和中華文學基金會。


總之,澳門回歸祖國之後,澳門文學在“一國兩制、澳人治澳”的背景下,加強了與內地的溝通與交流,擴大了其文化市場,扮演了溝通中國內地與世界文化交流中繼站的重要角色。因而,在保持其地域性特點的同時,澳門文學呈現出絢麗多姿的文學景觀。而“澳門文學叢書”的出版,定會讓這道景觀更加亮麗奪目!


資料來源:2015年07月06日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