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團員成航天生力軍
21/07/2015

“二○一五澳門大學生酒泉航天科技交流團”今日(7月20日)展開一連三天的重點行程,深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歡迎晚會上,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副主任左凱指出,交流團是年輕一代的傑出代表,是祖國未來發展建設、中國航天科技事業的生力軍。希望通過是次學習交流,團員對中國航天發展歷史和輝煌成就有更多了解,對航天人的文化和精神有更多感受。


繼承發揚東風精神


交流團今日(7月20日)上午從嘉峪關出發,中午抵達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晚上七時於下榻的東風賓館舉行歡迎晚會。左凱致詞表示,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是我國組建最早的航天發射場,亦是我國目前唯一的載人航天發射場,其指揮控制手段和質量控制體系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重大航天發射成功率居世界前列。


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親臨中心視察,讚譽中心是“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的發祥地。長期實踐中,廣大科技工作者以忠誠智慧和汗水培育出“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科學求實、開拓進取”的東風精神,引領走在航天發射技術的發展前沿。冀大學生亦加入航天科技事業,共同邁向浩瀚太空。


中聯辦人事部副部長彭清洲指出,交流團來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主要任務是要學習航天人對祖國、對民族作出的奉獻與犧牲,感悟沙漠中建立起的科技成果,背後支撐的正是強大的團結精神、東風精神。希望澳門青年通過學習與感悟,團結起來,繼承和發揚航天精神與東風精神,將“一國兩制”的偉大事業做得更好,肩負應有使命與責任。


了解國情裝備自己


交流團團長詹浩明表示,澳門即將回歸祖國十六周年,作為澳門青年應多了解國情,時刻裝備自己,為祖國和澳門的未來貢獻。冀通過是次交流活動,豐富團員的航天知識,擴闊眼界,了解中華文化。他勉勵全體團員謹記交流團的活動意義,發揮團結友愛、刻苦耐勞的精神,全程投入、一起享受、互相學習、互相認識,牢記活動的每個時刻,留下大學生涯中美好回憶。


中國航天基金會秘書長張玉江致詞,感謝澳門各界多年來對中國航天事業及該基金會的關心與支持,並感謝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對交流活動的一貫支持。


中國航天基金會宣傳部部長申行運、聯絡部部長袁茂富,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副主任劉清華、計劃部部長鄒利鵬、副部長石永謙、秘書長紀多亦出席晚會。


今日(7月20日)下午,交流團參觀了東方紅衛星發射場的發射塔架及地下監控中心。據介紹,“東方紅衛星”是中國於一九七○年成功發射的第一顆衛星,為我國的衛星發射技術奠定基礎。一行亦到東風革命烈士陵園瞻仰,向衆多為我國航天科技事業貢獻與犧牲的烈士,獻上鮮花及致上默哀。


交流團明日將參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問天閣賓館、載人航天發射場、指揮顯示大廳,以及舉行科普講座等。

 

資料來源:2015年7月21日澳門日報第B01版:澳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