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澳門基金會和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首次合辦「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評獎」,希望通過評獎,鼓勵更多的專家學者關注澳門、思考澳門、研究澳門,團結社會科學界的力量,共同推動澳門研究的繁榮和發展。今屆舉辦至第四屆,作品在質量上都較往屆有很大的進步和提升。
由澳門基金會、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與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聯合舉辦的「第四屆澳門人文社會研究優秀成果評獎」於12月14日舉行頒獎禮,本屆共收到澳門本地與外地的著述293份,最後評選出56項優秀作品。
合力推動澳門學術繁榮
澳門基金會與內地的學術單位合作舉辦是項活動,主要是希望喚起學術界針對澳門社會發展和轉型所出現的種種現象和問題,作出更大的關注和更深入的研究,通過持續舉辦評獎活動,更廣泛地團結、聯合、凝聚本地和外地的研究機構及研究人員,齊心合力推動澳門的學術繁榮,為特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智力支援和理論支撐。與此同時,加強粵澳社科界的交流,深化合作,共同構建粵澳學術界合作的新格局。
本土研究團隊茁壯成長
「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評獎」至今已舉辦四屆,獲得澳門及海內外學術界的關注和積極響應,累計的參評論文及著作超過1,600份,涵蓋政治、法律、經濟、歷史等廣泛領域,大大豐富了澳門學術研究的成果。評獎活動已成為澳門學術界的品牌盛事,綜觀歷屆參與評選的作品,無論在數量或品質上皆持續提升,其中澳門學者佔參評人數的比例上升至七成,反映了澳門本土的研究隊伍正茁壯成長,成果漸見豐碩。
得獎者專訪
黃綺妮小姐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助理教授
陳志峰先生
澳門理工學院客座副教授
一等獎:Reforming Education in Contemporary Macao─Issues and Challenges (著作類)
他們對得獎感到榮幸,兩人長期關心本澳的教育工作,在研究工作所付出的努力得到肯定,讓他們更有信心在這個範疇不斷探索。兩人指出,澳門基礎教育的高留級率和低完成率的問題引起了不少市民的關注,是次研究以留級率為中心,探討高留級率背後的原因。研究發現,學生的能力不是單一因素,有些學生會因為家庭問題導致成績向下,也有曾留級的學生因自我價值低而再度留級。本澳的基礎教育是「公費私辦」,學校無須向政府交代,每間學校都有各自的留級制度,要改變留級率高的情況有一定困難,需要從制度入手才能作出根治,冀政府重新思考澳門的教育制度,改善有關情況。
張美芳小姐
澳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一等獎:Reading Different Cultures through Cultural Translation: On Translation of Site Names in Macau Historic Centre(論文類)
「獲獎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證明自己的研究受到重視,成績得到認可。」她表示,自2003年在澳門大學任教翻譯學科至今,一直研究澳門廣告牌的中英翻譯情況,並鼓勵學生研究澳門文化相關的題目。這篇文章的選材是研究澳門歷史城區景點名稱的翻譯,探討相關的文化差異,以作為學生研究論文的參考。研究發現,在這些中英譯文當中,有些翻譯是音譯,也有些翻譯出來的文字能保留本土特色或異國文化,如教堂、媽閣廟等名稱便是明顯的例子。另外,澳門聚居了多種語言文化的人士,且彼此之間又能和諧相處,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發現。她指出,在文字翻譯的過程之中,應保留本土特色或異國情調,讓別人從文字中了解當中的歷史文化。
李振宇先生
工聯政策研究暨資訊部 (代表)
優異獎:《澳門和諧勞動關係研究》(著作類)
「是次得獎肯定了工聯政策研究方面的工作,對我及研究團隊有很大鼓舞。」他表示,鑒於澳門缺乏一個在勞資關係及勞動關係方面的系統性研究,故期望透過開展此類研究,發現有關的問題,向政府提供政策意見及建議。研究團隊在是次調研過程中拜訪了多個資方團體、勞工事務局、人力資源辦公室、街坊總會及婦聯總會等,了解勞資政三方的相關看法,以中立的角度進行探討和撰寫研究成果。他建議,政府應發揮行政主導,拉近勞資雙方的距離,透過溝通和對話,減少分歧及糾紛。
徐淩志小姐
澳門中西文化創意產業促進會會長
優異獎:《澳門旅遊紀念品設計大賽優秀作品集》(著作類)
「設計大賽推動設計愛好者吸收中西文化融合的澳門元素,並發揮創意,設計出具本土特色的旅遊紀念品,同時,展現了設計者的個性與才華,讓更多人通過紀念品認識及了解澳門。」她表示,是次得獎的作品集,匯聚了四年來歷屆大賽中獲得較高獎項的優秀作品近百件,詳細介紹其特點、設計思想及製作方法,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和參考價值。這本書籍於去年出版後,社會各界反應熱烈,讀者紛紛詢問如何可購買書中所介紹的紀念品。她感謝主辦方頒發這個獎項,並表示得獎是意外收穫,是對其團隊的工作的一種肯定及鼓勵。
謝靜珍小姐
澳門大學圖書館主任
優異獎:Macaudata.com: A Shared Virtual Library and Digitization Project(論文類)
「對於自己能夠得獎十分高興及激動,感謝主辦方頒發這個獎項,這對日後的研究工作有很大鼓舞。」她從事圖書館管理工作,在一次搜尋資料中,發現澳基會開設的「Macaudata.com」(澳門虛擬圖書館)網站能提供全面了解、認識澳門的新途徑。她表示,根據對Macaudata.com的分析,該網站的文章都是由澳基會資助的研究成果,建議政府考慮將所有獲政府資助的學術論文均放到虛擬圖書館,並購買一些非政府的學術文章,讓公眾查閱,達致資源共享,讓虛擬圖書館成為一個文化窗口,促進學術文化交流,並起到宣傳澳門的作用。
本屆得獎結果
是次獲獎的優秀著述共有56項,其中分為著作類和論文類,各有一等獎四項、二等獎四項、三等獎八項及優異獎十二項。評獎的範疇分為經濟管理、政治法律新聞社會學、歷史哲學文學、語言教育藝術四個學科組,自今年4月啟動以來,獲得學術界積極的響應,收到來自兩岸四地及其他地區的中、英文有效申報著述共計293份。
資料來源:力報2015年12月17日第A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