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五屆“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暨 第六屆“澳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獻辭
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 吳志良
2019年9月5日
首先,謹代表澳門基金會向第五屆“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的獲獎者表示誠摯的祝賀,向參加第六屆“澳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各位與會者表示熱烈的歡迎,向各合辦機構和各位評委表示衷心的感謝。
今年適逢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和國慶70周年,我們將兩項活動合在一起舉辦,具有特殊的意義,一是成果的展示,二是對前路的展望。2004年,澳門基金會和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首次合辦“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作為澳門基金會慶祝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五周年特別計劃的一部分,並希望通過評獎,對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作出全面、客觀的階段性回顧、檢閱和總結,以鼓勵更多的專家學者關注澳門、思考澳門、研究澳門,更好地團結學術界的力量,共同推動澳門學術的繁榮和發展,促進澳門人文素質和文化城市形象的進一步提升。
為更好提升澳門研究成果的能見度,使澳門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更為海內外學術界所關注,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應邀於2012年加入成為“澳門人文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獎"的合辦機構。五屆評獎活動一共收到1,924份參評作品,獲獎著述累計281份。這些參評和獲獎作品,都是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優秀代表,全面體現了澳門研究從無到有,從有到精的演進過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澳門研究的發展狀況,體現出澳門學學科建設的豐碩成果。
從歷屆評獎中,我們清晰地見證了澳門本土研究力量的茁壯成長,進步顯著;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成果不僅得到澳門學術界、研究機構以至社會的肯定和認同,外地著名的出版機構也漸漸重視澳門研究的成果,不少參評及獲獎的作品都在海內外知名出版社出版或學術期刊刊登,證明澳門研究已羽翼漸豐,可以走出澳門,其研究質量也得到全國和國際學術界的認可。
團結、凝聚學術界的力量,鼓勵他們關注澳門、研究澳門,一直是澳門基金會高度重視的工作,因為只有通過研究澳門,挖掘澳門的發展規律,才可以突出澳門本身獨有的歷史文化價值並彰顯澳門社會的獨特之處,使澳門獨特的歷史發展進程和“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獲得海內外更多的關注,進而加強澳門的軟實力和對外的文化影響力。澳門學術界一向具有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現實關懷以及濃厚的實用主義傳統,主動發揮知識分子的社會功能,使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不僅僅在學術領域上開闢出一條自主的道路,還在澳門回歸前後,對澳門社會現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認識,為澳門政權的順利交接以及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成立和建設貢獻出應有的智慧和力量,讓澳門學術話語權得以回歸,直接和決定性地促進了澳門特別行政區政治共同體和文化價值體系的形成和塑造,推動回歸後澳門政治社會的健康發展、和諧穩定。
澳門基金會推動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構建澳門本土知識體系的另一項重要舉措,是促成“澳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定期舉辦。1980年代,澳門學術界鑑於澳門長期以來在中西文化交流及對話中所發揮的獨特作用,受其他地方顯學的啟發,提出了“澳門學”的學術概念。及後澳門歷經政權交接、回歸祖國以及社會經濟深刻變革轉型的過程,尤以特區成立後成功落實“一國兩制”方針,堪為國家繼續新時代的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借鑒經驗。有見及此,澳門基金會自2010年起與澳門大學等機構合作,定期舉辦“澳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先後就澳門學研究的學理化與國際化、文獻調查與實證研究、知識建構與學術成長、文獻基礎與學科建設以及澳門學與澳門發展等主題展開學術研討。通過歷屆“澳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以及學術界同仁多年來的不懈努力,“澳門學”現已具備發展成為一門地方性顯學以及一門以本土知識為載體的學科的空間及潛力。
近年來,澳門和國家的發展都走進了“深水區”,也相應產生出一系列學術問題,例如構成“澳門精神”的主要元素、構成澳門與別不同的原因、澳門未來發展的道路等。這些都亟需澳門學術界義不容辭地加以探討及尋求答案。澳門學的學科建設,如今已進入關鍵轉折,既是挑戰,但更為繁榮澳門本土學術研究提供了難得的契機。為此,澳門基金會特別通過歷史文化工作委員會的“澳門學專家小組”,在2018年度先後舉行過三次工作會議。與會者一致認為,澳門學在過去30多年以建立類似敦煌學、徽學等地方顯學作為主要目標,有關澳門學的討論在理論上側重於概念和學術邊界的界定,在實踐中則側重於歷史文化研究。隨著時代的變化,這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社會對澳門學學科建設的期待。澳門學的學科建設有必要提到議事日程上,並拓展視野、開闢新的領域。既然澳門學是一門結合澳門的歷史文獻資源與當前的社會現實,通過人文社會科學各學科及研究領域交叉審視的方法而產生的新學科,以澳門研究為基礎,是澳門研究的核心,那麼,我們認為,澳門學的學科建設願景應該是:構建本土知識體系、形成一套反映出澳門獨特性的完整系統的宏觀敘述及解釋體系、確立澳門的學術自主性、鞏固澳門的學術話語權,以及團結、壯大不同學科的澳門研究人員。
澳門學作為一個學術概念,還有待進一步科學地論證和定義;澳門學作為一個學科,也有待一步一個腳印地構建和完善。無論作為概念來界定還是作為學科來建設,澳門學都需要高高舉起一面旗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引領一批學人朝着一個正確的方向前行,齊心協力地履行新時代賦予它的光榮使命。澳門學的學科建設是一種科學的探索,但澳門學不是一門冰冷的學問。澳門學既要有地方特色,也要有中國情懷和世界視野,有溫度、有深度、有高度,更要有靈有肉有情,處處體現出人文的關懷、閃爍着人性的光輝。只有這樣的澳門學,才能真正地建立澳門的本土知識體系,喚起我們的記憶,啟迪人們的心智,賦予我們力量,把握住話語權,指引我們繼續昂首前行的道路;也只有這樣的澳門學,才有旺盛不息的生命力,持續為澳門發展、國家進步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貢獻智慧和力量。
澳門學學科建設工作會議建議,調整“澳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的舉辦形式。“研討會”應注重研究成果和經驗的連貫累積,使今後舉辦的研討會能自然地向澳門學學科建設轉型。為此,從本屆起,“研討會”將以支撐澳門學學科發展方向的領域為主題,每年舉辦一次。本屆我們決定以“文化”作為專題切入,是因為澳門的文化本身既有中國情懷和世界視野,也是構成澳門本土人文關懷和城市精神的重要元素,拋磚引玉的成效可期。我們由衷期盼各位學者能在這次研討會暢所欲言,提供真知灼見,共同推動澳門學學科發展和建設的長足進步。
學術成長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澳門當代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起步較晚,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有賴於學術界的默默耕耘,更有賴於前輩的開拓和奉獻。飲水不忘掘井人,為表彰在推動和研究澳門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方面具有卓越貢獻和重大成就的學術前輩,我們在“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中增設“澳門人文社會科學傑出貢獻獎"的榮譽獎項,對他們的辛勞和貢獻表示肯定和嘉許。獲得這項殊榮的第一批學術界前輩,按筆劃順序是程祥徽教授和楊允中教授。
程祥徽教授早年就讀北京大學中文系,其後在香港大學取得哲學碩士學位。1980年代來澳後歷任澳門東亞大學教員、澳門大學中文系主任、中文學院院長和教授。程教授的漢語研究成果享譽海內外,曾經擔任政府文化委員會委員、澳門語言狀況關注委員會委員、法律翻譯辦公室顧問等公共職務,是2011年度澳門特區文化功績勳賢。程祥徽教授是倡議中文應成為澳門地區正式語文的主要推動者之一,在澳門政權交接過渡時期特別關注中文在取得正式語文地位之後的規範應用問題,在塑造現代澳門社會傳意的話語體系基礎方面有莫大的貢獻。
楊允中教授先後取得暨南大學經濟學博士和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學位,精通中、葡、英三語。多年來,楊教授在政治學、經濟學、法學等範疇,尤其是在“一國兩制”和基本法領域的研究既深且廣,以獨到的見解分析澳門的政治和社會發展,更是“一國兩制”研究的領航人。楊允中教授曾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澳門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代表、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委員等公共職務,直接參與澳門回歸祖國的全過程。楊教授曾任澳門大學校長高級顧問、澳門研究中心代主任,並創建澳門理工學院一國兩制研究中心,是2003年度澳門特區專業功績勳賢。
程祥徽教授長期潛心鑽研語言、文字以及文學,具備深厚的專業知識和廣闊視野,是著名的語言學家,研究成果豐碩,影響深遠,是澳門語言學界的翹楚。楊允中教授學識淵博、心繫家國、熱愛澳門、學術成果豐碩,對人文社會科學的培育和發展都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在此,請各位與我一起鼓掌,對兩位前輩獲得“澳門人文社會科學傑出貢獻獎”這項殊榮表示熱烈的祝賀,對兩位前輩在澳門研究事業的道路上殫精竭慮和無私奉獻,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謝!
最後,再次祝賀各位獲得第五屆“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獎項的同仁,同時感謝各位參加本屆評獎活動的學者和評委,也預祝第六屆“澳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