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東漸,將油畫藝術由澳門傳入內地。今天,我們回望幾百年來中國藝術家在斗轉星移、滄海桑田中學習與創作的過程,顯然中國的油畫藝術已經形成自己的藝術追求與學術風格;尤其是中國的寫意油畫,一方面追求油畫本體語言的純粹性,另一方面拓展中國文化寫意的神韻,從直覺的信馬游韁,到寫意油畫的揮灑自如,創作出一批又一批優秀作品。早前澳門基金會與嶺南畫院合辦「當代中國寫意油畫展」,便假澳門教科文中心展出多位內地油畫大師的作品。
其中,屬南方油畫山水畫派的代表人物包澤偉有份參展,他多幅畫作雖然以西方築建物為主題,但意境卻有淡淡的中國山水畫韻味。對於寫意畫的創作理念,他表示,「寫意」是界乎於寫實和抽象的畫風,後期印象派和法國野獸派也是這種範疇,而寫意油畫只是最近10年才在中國興起,到中國才譯成「寫意」,故目前的創作仍存在很濃烈的西方手法,但吸收了不少中國文化精粹。
取材自然昇華意識提升層次在他看來,寫意油畫是畫家心靈的寫照,它並不重於反映境物的真實面,且往往是油畫技術與自然界的結晶,「它(作品)不應只是1張照片,應該是有畫味、有靈魂和色彩境界的」,藝術必定取材於大自然,但同時高於自然,是意識的產物,藝術家便往往依靠意識的昇華,讓作品的層次亦不斷提升。在包澤偉展出的多幅畫作中,如《雨後窗外的街境》、《瑞斯克湖畔》等,都使用厚重油畫顏料,畫面呈現不同於水墨畫的空間感,描繪了陽光明媚,充滿詩情畫意的水鄉旖旎風光,讓忙忙碌碌的都市人在畫前不禁駐足流連,也讓人意識到工業化和全球一體化時代給自然環境和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破壞。
澳門歷史底蘊衝擊藝術思潮包澤偉喜歡到國外取境,作品《回望德累斯頓》以德國城市德累斯頓的秋天森林為主題,亦曾在德國畫展展出。他回憶起創作時的靈感來源說,「從木柵欄出發,在黃透了的大樹底下,沿湖邊艷陽漫步,飽覽那充滿詩意的湖光山色,秋天的絢爛渲染了一種追求生命的積極氛圍,至今令我留下深刻印象,無法忘記。」最後,包澤偉對本次畫展作總結時說,第一幅傳入中國的油畫是1610年由本澳畫家游文輝創作的《利瑪竇畫像》,整個澳門城市都存在深厚的歷史底蘊,而這次畫展集結的是這一代中國油畫界的代表人物,中國的寫意油畫家來到充滿西方藝術氛圍的古城,應能再產生一次藝術思潮的衝擊。
資料來源:2014 年1月26日市民日報第P02版:文化薈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