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愛家居護養服務獲肯定
02/04/2014

專業照顧病弱長者減家屬壓力

明愛家居護養服務獲肯定


長者如患病或不慎摔倒導致受傷,即使經治療康復離院,都可能因無法自理生活,需要家人照顧或專業的康復照護,在還未能入住安老院舍的家居康復期內,家人可能需工作難以隨侍在側,即使聘請工人也未必懂得正確的照顧料理方法。這類病弱長者的傷口護理、餵食、洗澡等均需具相對專業的醫療護理,如不合適處理很可能加重長者痛苦,甚至加重病情或再次造成傷害。在這兩難的情況下,明愛彈性的全天候上門家居護理服務便能適時幫上忙,服務團隊由經過醫護專業訓練的護理人員和社工等組成。可因應個案及其家庭狀況,為其度身訂造合適的居家康復照護支援方案,提供專業的餵食、換藥等離院支援服務,大大減免了家屬四處奔波尋找服務及照護壓力。


實踐逾年出特色


明愛家居護養服務主任鄭月嬋、助理主任黃愛蓮表示,家居護養服務經過一年的實踐,已在坊間形成了自己的服務特色,就是離院支援、陪護服務、節假日支援、短期臨時照顧支援等。她們介紹,針對中風及需胃管進食的康復病人,離院返家時很多都未能恢復自理能力,仍需臥床或坐輪椅,光是餵食、梳洗等護理照顧已帶給家庭很大的照顧挑戰。家居護養服務在接到求助後,服務團隊便會快速上門家訪了解情況,並在最短時間內(曾有緊急個案在一天之內已可調配人員支援)與家屬協調好上門支援服務。在服務過程中,服務人員也會向家屬傳授相關照顧技巧,同時因應個案的健康復元狀況和康復需要,適時介入物理治療、職業治療等專業治療服務,協助個案盡快復健,提升生活質量。


她們表示,中風病人如得到適當的照顧和專業治療,大部分都可以恢復身體功能,逐漸從家居鍛煉開始,到能自行走出家門,走進社區,擁有相應的社交活動。現服務團隊便有三成是需此類離院照顧支援的個案,其中中風病人有三分之一,共四十八人。


她們反映,部分臨終病人希望在生命最後的日子能在家與家人度過,但家人需要工作根本無法在家照顧,家居護養服務提供的陪護服務可幫助家屬解決病人的個人衛生護理問題,讓家屬既可放心工作,又可向臨終父母盡孝。服務人員也會陪伴個別家屬辦理相關殯葬事務,讓他們不用孤身面對,服務深獲認同及肯定。


時間彈性減危機


家居護養服務也會與社區內不同的醫療機構和社服團體合作,向其服務使用者供節假日短期或臨時的照顧支援服務,讓服務使用者所需服務不會因節假日而中斷。除此之外,團隊的失智症護理照顧服務亦獲得肯定,現有廿八個個案需上門支援,專業護理人員透過物理治療的介入,協助改善失智症患者的認知能力,減緩老退化速度。


鄭月嬋和黃愛蓮表示,家居護養服務的服務時間很靈活有彈性,亦積極與社區內的工作團隊緊密合作,不但糾正了服務開展之初居民將服務與家援服務相混淆,也逐漸在社區內形成了自己的服務特色。在提供照顧、康復治療之餘,也關注改善和提升個案的生活條件和生活質素,同時也充分善用社區善心人士提供的尿片等護理用品、衣服和被子等生活用品及氣墊床等資源,支援家居照顧環境欠佳的家庭,減低照顧危機。


明愛第二家護隊料六月服務


入院舍前康復離院後照顧無縫銜接

明愛第二家護隊料六月服務


明愛家居護養服務主任鄭月嬋、助理主任黃愛蓮認為,家居護養服務旨在為缺乏自理的病弱長者做好入院舍前、康復離院後的服務無縫銜接,減低照顧斷層,與社區內各相關社服機構、醫療機構的關係並非競爭和重疊,而是互相補位。服務現已漸為社區居民所認識,並隨着需求的增加,正積極籌備第二支服務團隊,預計於今年六月可投入服務


鄭月嬋和黃愛蓮表示,隨着家居護養服務漸為社區居民所認識,加上去年八月間減費優惠推出後,價格這一絆腳石已消除。越來越多用戶接受服務,認為每月花費百餘至數百元的收費可接受,尤其是節假日的支援服務最受歡迎


她們反映,現每月新增個案約二十宗,但個案流轉率高,七成為三個月以內的短期服務、兩成為中期服務,一成需長期支援服務。二月份共有七十二宗個案接受服務,其中約六成個案需完全依賴家人照顧,透過親友和社團或醫療機構的轉介,接觸家居護養服務


隨着家居護養服務辦出特色及漸為居民認識和接受,明愛正積極籌備第二支家居護養服務團隊,相關服務人員已到位並正接受訓練,以及到不同的服務機構見習,預計新團隊將於今年六月投入服務。對於有照顧病弱長者壓力的家庭,鄭月嬋鼓勵家屬致電二八四三 • 七○○六查詢服務詳情,無需自行面對相關壓力和困擾


除了上述的特色支援服務外,家居護養服務亦積極連結社區不同的資源,包括義工、教育等資源,開展社區護老及健康教育的宣傳推廣,向社區大衆傳授疾病護理、照顧技巧等生活實務知識。同時展開關懷探訪活動,上門為居民量血壓和解答有關生活健康、護理問題的諮詢。


林小姐促政府資助多展服務


林小姐的外婆今年九十七歲,去年不慎摔傷之前,仍能自理生活。去年五月康復離院後,她擔起了照顧外婆生活起居的責任,原本已助外婆申請入住安老院舍,但老人家哭着不願入住,全家人於心不忍便留在家中照料。由於還要照顧長期病弱的母親和自己家庭,已過中年且患眼疾的林小姐甚感吃力,因為幫行動不便的外婆洗澡抹身很辛苦,“天冷怕凍親佢”,“又怕除衫、換衫整親佢”,於是申請了明愛的家居護養服務。並於去年六月初開始使用上門服務,讓服務人員幫助外婆洗澡、抹身及餵食。她坦言有了這項上門服務,自己的壓力減輕許多,服務人員也教了很多幫助外婆“換片”和“沖涼”的技巧,讓她受益匪淺。外婆現已可由家人自行餵食,只需洗澡及抹身服務。她認為,這類照顧病弱長者的厭惡性工作,至親都未必願做,現有關服務更可彈性上門,收費甚公道,希望政府能投入更多資源開展此類服務。


韋先生:家護分擔壓力


韋先生(化名)約九十歲的母親於數月前在家摔倒致股骨碎裂,手術後離院仍需休養照護,為盡人子孝道,不忍將母親送入安老院舍,但因需工作養家難以無間斷照顧,所聘家傭與母親“唔夾”,加上母親患有輕微失智症且有壓瘡未癒,居家照顧更添壓力。遂在醫院轉介下申請明愛的家居護養服務,由經專業培訓的服務人員上門提供換藥及個人衛生護理服務。他表示,可能可返家休養心情好轉,加上服務人員悉心照顧,母親離院時仍流膿的壓瘡在一個月後便開始癒合,現已停藥,只需洗澡服務了。下一步將會進行物理治療評估,嘗試做復康治療介入,增加母親的活動能力。他表示,安老院舍床位嚴重不足,家居護養服務確能分擔到家庭照顧病弱長者的壓力,起到了分流社區上非緊急入安老院舍個案的作用。而且收費比院舍便宜,一般家庭負擔得起。


何女士冀多宣傳服務


何女士因右腳膝關節退化需手術置換金屬關節,術後離院仍需持續進行理療拉筋,提升腿部活動能力。因家住低層唐樓且往返家中和醫院交通不便,復康巴士服務亦較緊張,在醫院轉介下使用了家居護養服務,由專業治療人員上門因應其家居環境,度身訂造居家復康方案,結合醫院的定期復健治療,康復效果不俗,現已可自行下樓到街市買菜。上門服務讓她覺得很方便,無需“騰出騰入”頻到醫院做復健,最重要的是上門服務人員還教會了很多居家復健技巧,同時糾正了走路的姿勢。她希望相關機構多加宣傳服務,讓更多有需要的人士受益


資料來源:2014 年4月1日澳門日報第B02版:澳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