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兒童啟蒙教材《三字經》寫有:「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中國自古以來都非常重視家庭教育,古代的家教道德思想不但包括家庭倫理,更涵蓋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等各方面。家庭教育由家教、家訓、家規三方面組成。
家教,是家長對子女的言傳身教,例如教授感恩、尊重別人、基本的規矩等。家教的重點在於道德、禮節方面。家訓是家教的宗旨大綱,是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在中國歷史上對個人的修身養性,建功立業,發揮着重要作用。家規是家族直接定出家規條款,要求家庭成員共同遵守,違者受罰。家規是治家教子、修身處世的重要載體。
在傳世的多本家訓當中,除了著名的北齊顏之推的《顏氏家訓》、明朝朱柏廬的《朱子家訓》、清朝曾國藩的《家書》之外,唐太宗的《誡皇屬》亦非常著名。唐太宗非常重視後代的教育,在《誡皇屬》裡寫有「朕即位十三年矣,外絕遊觀之樂,內卻聲色之娛。汝等生於富貴,長自深宮。夫帝子親王,先須克己,每着一衣,則憫蠶婦;每餐一食,則念耕夫。至於聽斷之間,勿先恣其喜怒。朕每親臨庶政,豈敢憚於焦勞。汝等勿鄙人短,勿恃己長,乃可永久富貴,以保貞吉,先賢有言:『逆吾者是吾師,順吾者是吾賊。』不可不察也。」
我們從中可以看到,身為帝王的唐太宗,也嚴格要求自己言行舉止,不譏笑別人的短處,亦不因自己的強大而妄自尊大。
中國古代家教着重傳承和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道德禮儀,經過漫長的演進,逐漸形成以「六藝」為基礎的知識體系。倫理道德是中國傳統文化最注重的內容,也是家教最注重的內容。倫理道德基本概念是「四維」:禮、義、廉、恥;「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這是中國古代家教內容的重中之重,為子孫建立傳統的價值觀。
中國文化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院成立了二十年,旨在弘揚中國文化,加深香港市民與學生對國家歷史文化的認識。)
轉載自: 香港文匯報 20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