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徽號賽澳五作品入選
21/08/2005

  由澳門設計師協會與澳門基金會合辦的“澳門城市形象徽號及澳門城市形象推廣計劃”設計賽展覽昨揭幕,展出兩岸四地及加拿大等地近八十名參賽者逾二百幅澳門城市徽號作品,各地作者透過比賽表達對澳門的認知,藉此引發更多居民積極參與及討論創建澳門未來城市形象的最佳方案。


入選者均是澳門人


  徽號比賽徵件活動於去年十二月開展,整體理念以尊重本土文化資源為出發點,創造澳門的城市風格與面貌及面向全球的形象。


  有來自內地、加拿大及港澳臺等城市設計師參與,反應踴躍。主辦方邀得金炫(韓國)、張武(內地)、石漢瑞(香港)、林宏澤(臺灣)及馬偉達(澳門)五位來自兩岸四地及韓國的資深設計師擔任評委,已於今年初透過網上評分,在收到的二百一十三件作品中選出五件進入第二階段。


  五位入選者均是澳門居民,他們須將入選作品製作成一套完整的形象推廣方案,可以個人或自行組織多人或以公司名義進行第二階段創作,最後選出大獎一名。


  徽號展開幕式昨日下午三時在教科文中心展覽廳舉行,由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榮恪、澳門設計師協會會長黃奕輝聯同專程赴澳出席展覽的評委金炫、張武、林宏澤主持剪綵。黃奕輝致詞表示,澳門作為亞洲其中一個最令人熟悉的綜合性旅遊熱點,不論從整體的風格與面貌,或從風土人情與居民的整體價值觀上,均滲透著悠遠而獨特的歷史文化內涵。


  透過公開的城市形象設計比賽,集思廣益,有利推動世界各地設計師為澳門設計一個嶄新而具代表性的文化旅遊城市形象,帶動思考。


次階段增提案環節


  張武認為,是次比賽反映了澳門設計師的水平,可從中解讀澳門的城市形象,多角度反映澳門未來的城市發展前景,體現了藝術教育層面有了跨越的進步。各評委綜合認為,作品除可反映澳門城市特點外,背後所蘊含的文化與價值觀及城市發展方向同樣重要,五名入選的澳門設計師,共通點在於展現澳門本土城市特色,不同的地方為相應融合西方文化等藝術元素。


  展出的二百多件作品有百多件出自澳門設計師之手,動靜元素俱備,盡顯各地設計師風格。第二階段首次增加提案環節,讓參賽者親自或以錄像解釋作品,目前有三組作者參與提案。展覽昨起至廿八日,其間配合開展“澳門城市形象冠軍徽號競猜遊戲”,有興趣者可填妥表格,到展場投入最有機會贏得冠軍的一組投票箱內。廿九日抽獎,並於猜中冠軍的投票箱中抽出四十名幸運兒,得獎者可獲現金獎五百澳門元。


  第二階段比賽結果將於九月一日頒獎禮即揚揭曉及頒獎,展覽亦於同日結束。


  由澳門基金會策劃並資助出版的《澳門叢書》又一新作推出:澳門大學法學院范劍虹和浙大法學院金彭年教授主編的《澳門國際商法研究》(上下卷)。該書經已由廣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澳門國際商法研究》分上下兩冊,共4編,約85萬字。全書以澳門參加的國際條約為基礎,加上對澳門、中國內地與香港商法的簡介,結合大量的案例分析,全面研究了澳門的多種商事法律,並突出了澳門特別行政區商法與葡萄牙法律、歐盟國際商法在一定程度上的融合過程。內容包括有:第一編、國際商法與商務基本理論,包括國際商事法的基本問題、國際商事理論(包括投資與貿易理論)等四章;第二編、國際商法總論,主要涉及商事主體和競爭及財產規則等三章;第三編、國際商法分論,主要包括商事主體行為及相關法律規則,內容涉及合同談判的法律責任、商事合同法、商事代理法、貨物買賣法、產品責任法、反傾銷法、票據與貿易支付、海上貨物運輸法、海上保險法等九章;第四編、國際商事訴訟與仲裁法共兩章。附錄附有適用於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多邊國際公約的目錄、中國加入WTO法律檔的主要內容目錄、國際商事統一法發展所取得的主要法律成就目錄和國際投資與國際金融專業英文辭彙簡錄。


  此書曾是澳門大學的一個科研項目,澳門大學及其法學院給與了極大的支持。編寫人員名單有主編:范劍虹、金彭年,副主編:張翠玲、吳紅列,撰稿人員:于曉白、王海波、王健芳、田青、馮張美、邱雪萍、邱庭彪、許穎、朱晨晨、應堅、李磊明、張翠玲、吳紅列、吳卿華、竺效、范劍虹、金彭年、唐光權、徐小賢、黃先海等。


  《澳門叢書》由澳門基金會策劃及資助出版已有兩年,一向委託廣東人民出版社在國內出版、發行,以提高出版的質量、擴大叢書的宣傳面和影響力。已出版的書目包括:《澳門經濟法的形成與發展》、《汪兆鏞與近代粵澳文化》、《委黎多〈報效始末疏〉箋正》、《轉型時期澳門社團研究──多元社會中法團主義體制解析》、《澳門與歐盟相關國家法治研究》、《澳門特別行政區國際競爭力研究》、《澳門史論稿》。而《澳門國際商法研究》(上下卷)是《澳門叢書》中有關澳門法律的又一新作,一書兩冊定價澳門幣76元,於本澳各大書店、教科文中心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