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論證鄭和下西洋積極意義
“鄭和與海上絲綢之路——紀念鄭和下西洋六百周年”學術研討會昨舉行,運輸工務司司長歐文龍等出席。
澳大副校長黃亞鈞表示,鄭和七下西洋,帶動了中國與東南亞、南亞、波斯灣及非洲東海岸國家的經濟貿易和文化交流,打通了東西方的交通障礙,為人類文明進程的加速和中華文化的傳播作出了傑出貢獻。
研討會由澳門基金會、澳大澳門研究中心合辦,昨日上午十時在澳大圖書館開幕。
運輸工務司司長歐文龍、中聯辦宣傳文化部部長孔繁壯、外交部駐澳特派員公署政策研究室主任李春華、澳門基金會主席吳榮恪、澳大副校長黃亞鈞、澳門基金會委員吳志良、澳大校長高級顧問兼澳門研究中心代主任楊允中等主持開幕式,主禮嘉賓並分別向來自內地、臺灣、香港及本澳的專家學者頒發紀念品。
黃亞鈞表示,鄭和船隊具劃時代意義的七下西洋,帶動了中國與東南亞、南亞、波斯灣以及非洲東海岸國家的經濟貿易和文化交流,打通了東西方的交通障礙,推動了世界航海事業的發展,成為世界海洋航海的先驅,為人類文明進程的加速和中華文化的傳播作出了傑出貢獻。
黃亞鈞指出,澳門特區政府成立五年多來,在博彩旅遊業帶動下,經濟快速增長,使澳門進入一個新的飛躍發展時期,並加快了國際化進程。
澳門是海洋化的代表城市,四百多年中西文化深層積澱的歷史,使其形成獨特的多元文化。
早前澳門申遺成功,體現了澳門小城中西文化交匯資源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同,使澳門特區可更好發揮海洋文明潛質,積極扮演傳統的東西文化交流中心角色。
研討會邀請了來自北京、上海、南京、臺灣、香港以及本澳的十多位專家學者,就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尤其是鄭和七下西洋的深遠影響及歷史地位提出論證分析,顯現其不容低估的積極意義。
鄭和航海澳門角色予人啟示
在紀念鄭和下西洋六百周年學術研討會上,澳門大學校長高級顧問兼澳門研究中心代主任楊允中認為,今年是我國著名航海家鄭和創七下西洋航海壯舉六百周年,這是對中華文明發展史上一筆濃墨重彩紀錄的再認識、再總結最好契機,是對時下國人教育的最生動教材,也是中華民族重塑發展目標、定位、信心的切入點。
傳播文化贏得尊敬
他引用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蔣正華所指出:“鄭和的歷史事件啟示我們始終堅持和平與發展的道路。
此外,鄭和在七下西洋的過程中,和各國人民友好交往,傳播中華文化,展現和平形象;向所到之處的當地人學習,並將其先進的科學文化技術帶入中國,贏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
澳門也是東西文化交匯、碰撞、融合的最早接觸面。縱觀近五百年來的世界近代史,葡萄牙人在實現海外擴張期過程中,為他們實行殖民管治的國家、地區帶來了改變傳統文化的消極和不公正。
葡萄牙在中國土地上實行自治管理和殖民管治,引發了一場中葡之間、東西方之間文化的碰撞和融合的西方文藝復興運動,從而使中國文化注入了積極的動因,促進東方社會結構的深層次改變。
澳門作用重要獨特
楊允中說,幾百年來,澳門在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上扮演了一個無法取代的獨立角色,對外來文化具開放性、包容性、創新性和思辨性。
澳門的中華文化在兼容吸納葡萄牙文化過程中並沒有被同化或改造,相反,不僅中華文化、中國語文、中國習俗得以保存和發展,還逐步交融成一個以中華文化為主體、兼具葡萄牙文化特長的澳門文化發展模式;而且,在澳門定居的絕大部分葡裔後代,從習俗到語言都被同化。
除此之外,澳門所扮演的角色具有多功能和跨越時空局限。它既是中國人觀察世界的窗口,又是中國人走向世界、外國人進入中國的重要門戶。
澳門在東方貿易的匯聚、科學技術的交流、人才的保護、海內外的聯繫等各方面都十分重要和獨特。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澳門回歸祖國,這是“一國兩制”理念指導下實現國家和平統一的重要一步,也是澳門走向其歷史發展新紀元的開端。在這新思維指導下,澳門的理性發展正好成了驗證“一國兩制”科學性和生命力的示範區,亦將帶給人們更多啟示。
(來源:二00五年九月十日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