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國際論壇’第二次國際研討會——當代世界與世界文明研究的新動向”活動消息
28/09/2005

理工辦世界文明國際論壇

20050928.jpg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文明比較研究中心、澳門基金會、理工學院、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聯合主辦的“‘世界文明國際論壇’第二次國際研討會——當代世界與世界文明研究的新動向”,一連兩日於理工學院舉行。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文明比較研究中心主任汝信指出,國際間須秉持“和而不同”的觀點,吸納不同文化的優點,相互理解以消除矛盾,有利文明發展。本澳中西文化和諧交融,正是“和而不同”的一個成功的實例。


  研討會開幕式昨日下午三時在理工學院禮堂舉行,中聯辦宣傳文化部部長孔繁壯、外交部駐澳特派員公署政策研究室主任李春華、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文明比較研究中心主任汝信、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榮恪、澳門理工學院院長李向玉、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張杰等任主禮嘉賓。


  李向玉表示,世界“全球化”是科技及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但人類面向著同一目標踏進時,並不代表著要泯滅個性、淹沒獨立群體。他列舉古代儒學家孔子提倡“求同存異”的哲理為例,主張人類發展,“求”大同,“存”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不同種族、不同認知的小異。只有這樣,人類才能在和諧的大環境下共同生活、共創未來。


汝信表示,本澳能夠成為一個中西文化交匯的小城,而且是西方文明傳入中國的窗口,表現出“和而不同”的特色。他指,“和”是指和諧、調和、和合。“和而不同”的前提是承認世界上不同事物的存在,肯定和允許事物之間的差異、區別和分歧,然後協調之間的矛盾和分歧。 


  他表示,如果用“和而不同”的觀點去處理不同文化之間的關係,就能夠消除誤解,避免發生矛盾衝突,從而有利於世界文明的健康發展,有助維護世界和平。他認為“和而不同”的觀點不僅適用於中國與其他國家,更適用於兩岸關係。


世界文明論壇二研會閉幕


  【本報消息】一連兩日於理工學院舉行的“世界文明國際論壇第二次國際研討會”昨日閉幕,逾百與會者分別發表有關世界文明的學術研究並交流意見。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文明比較中心將徵集是次研討會的論文,由理工學院出版文化研究文集。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文明比較中心、澳門基金會、理工學院和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合辦的“世界文明國際論壇第二次國際研討會”,昨日下午四時半於理工學院舉行閉幕儀式,中國社會科學院副主任陳啟能,澳門理工學院理事會顧問、教授宋柏年主持閉幕儀式。


  陳啟能表示,與會者對“和而不同”的觀念提出很多不同見解,認為“和而不同”並非不能存在矛盾,而要從矛盾中取得協調,並發揚各自的特色。澳門早於數年前已提出“和而不同”的前瞻性概念,近年本澳不斷發展,中、西文化特色亦得以保存,並加以發揚,正是“和而不同”的最好體現。


  他表示,第二次論壇取得成果,內容更具專業價值和科學價值,學術水平得以提高。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文明比較中心將收集是次研討會與會者發表的學術論文,由理工學院出版文集,供學者分享是次研討會的成果。


(來源:二00五年九月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