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部文藝集成志書’與地方文化建設”講座
16/09/2011

  應澳門基金會邀請,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主任李松教授於2011年9月15日下午7時在澳門基金會多功能廳主講題為“‘十部文藝集成志書’與地方文化建設”講座。


  李松教授是國家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領導小組成員,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民族民間文藝集成志書編纂出版工程”、文化部重點課題“中國戲曲、民間舞蹈、民間音樂現狀調查項目”等課題負責人,歷屆央視青歌賽原生態組評委。李教授多年來從事“十部文藝集成志書”所積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文化創新經歷,向與會代表分享中華文明多樣性文化的和諧傳續精神,對澳門傳統文化保育工作、“志書”澳門卷的開展具有深刻的啟迪。


  李松教授指出“志書”乃一項重要的國家文化典籍、浩大的國家文化工程,從中央到地方動員全國十餘萬文藝工作者三十年的努力,綜合運用現代化的科技與學術思維,同時結合中國歷史上的“修志”傳統,以“品質高、範圍廣、品種全”為目標進行全面性的民間智慧普查、紀錄與整理,以體現統一性、多樣性、傳承與創新的多項學術意義。他並認為“志書”的最高文化意涵在於它對眾說紜紛的學術觀點兼容並包,也向現代文明提供了一個不同文化交流融合、多元和諧共存的典範。而這種典範,正是中華文明得以延綿不絕,炎黃子孫得以重建文化認同的根源所在。


  對於澳門基金會與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即將開展的“志書”澳門卷編纂之項目,李松教授表示目前正是適當的時機開展有關工作,澳門可參考三十年來內地“志書”各種探索和實踐的經驗並加以創新,相信“志書”澳門卷將有助推動澳門文藝事業的迅速發展,也有助完成國家匯集全國各族民間文藝資源的宏大事業。


  參加是次講座的專家來自澳門民間文學、音樂舞蹈、戲曲曲藝等不同領域,包括穆凡中、周凡夫、湯梅笑、楊開荊、戴定澄、鄧景濱、胡國年、陳渭泉、沈秉和、鄧錦嫦等共四十多位,場面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