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的中國文明】誠信可貴 一諾千金

相信很多人在小時候都聽過一則叫「狼來了」的故事,這個故事雖然不長,卻傳遞出一個人類社會最重要的相處準則——誠信的可貴。

中西方先賢均十分強調誠信的重要性。孔子在《論語》中提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韓非子亦說過:「小信誠則大信立。」而英國哲學家培根也認為:「從來最有能力的人,都是有坦白直爽的行為、信實不欺的名譽的。」

怎樣做才可算作踐行誠信之道?首先,誠信最主要的內涵就是不欺騙。著名徽商胡雪巖創辦的胡慶餘堂藥店中,有一塊胡雪巖親自題寫的匾額「戒欺」,意在告誡眾人經營須以誠信為本。北京同仁堂亦留下一句古訓:「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其實不論哪個行業,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不欺人、不違心都是我們必須秉持的信條。

其次,誠信還要求我們信守承諾,一旦答應了別人,便須盡心竭力辦到。秦末的季布以重諾守信著稱,當時流傳一句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也是成語「一諾千金」的由來。因季布曾效力於項羽,遭劉邦懸賞捉拿,但許多人不惜冒生命危險保護他,並勸說劉邦赦免了季布。

可見,一個人信守承諾,自然能得道多助,獲得大家的尊重與支持。

另外,誠信之道還體現在言行一致上。所謂「聽其言而觀其行」,做人真誠可靠,言行相符,不自食其言,才能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關係。《世說新語》記載了一個故事:華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難,途中王朗同意讓別人共同搭船,但當強盜追來,王朗卻想丟下那人不管,這一背信棄義的行為被華歆痛斥。二人相較,優劣高下立見,我們的身邊更需要哪一種人,相信大家也有了答案。

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更加頻繁,不論是立身、交友,還是為政、經商,恪守誠信的美德才是長遠之道。

中國文化研究院

(中國文化研究院成立了二十年,旨在弘揚中國文化,加深香港市民與學生對國家歷史文化的認識。)

文章來源:《香港文匯報》,2021年1月4日

【中華經典名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趣談唐詩》–202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