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與釋義
上面的經典名句,出自《論語.衛靈公》,是孔子回應學生子貢提問的話。「欲」,想,想做。「勿」,不要。「施」,施加。全句的意思是:自己不想做的事,切勿施加別人身上。
體悟與應用
《論語》中記載孔子分別就兩位學生仲弓和子貢的發問,回應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話。這裏重點談孔子對子貢的回應。
兩師徒的對話是這樣的,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子貢這次向孔子提到最重要的人生問題,希望孔子歸納出人可以終身奉行信守的道理。
孔子對學生是因材施教、因勢利導的,他回應子貢「一言」的詢問,拈出一個「恕」字,讓子貢終身奉行信守。「恕」的精髓在「推己及人」,在「尊重與包容」,自己不喜歡的、不想承受的事,要有同理心,不要加諸別人。當人經常有這種自我克制的反省,以對待自身的行為作參照來對待別人,便是建立人際關係的最好方法。倘若自己所討厭的事物,硬推給別人,不僅會破壞彼此的關係,也會將事情弄僵甚而不可收拾。
進一步說,當自己努力想做到的,想達成的,也希望幫助別人一樣做到,一樣達成,例如自己認同孝敬父母、努力讀書,也會鼓勵同學孝敬父母、努力讀書。這種「推己及人」的美德,值得大家坐言起行。
釋義及應用由招祥麒校長、朱崇學老師、許志榮老師、謝向榮博士撰寫,教育局修訂,書法由羅澄波校長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