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本會、中國航天基金會主辦,澳門中華聯誼會及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協辦的“第七屆澳門中學生西昌航天科普夏令營”一行一百○七人,於七月十八日至二十五日期間赴四川西昌、成都等地,展開為期八日參觀學習交流之旅。
科普營的九十三名團員分別來自本澳廿七所中學,中聯辦協調部副部長許潮生、文教部處長趙劍雄、研究室助理高真、協調部助理黃勇文,本會行政委員會委員何桂鈴、合作處處長姚偉英及中華聯誼會代表姚蘭為科普營擔任顧問。
開營儀式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舉行。中國航天基金會秘書長張玉江在致詞中充分肯定澳門為中國航天事業作出的貢獻,指出十多年來澳門為中國航天事業的捐款已達六千多萬元人民幣,對於我國幾十萬航天戰線中的廣大科技工作者來說是極大的鼓舞和激勵。而 自○三年來,在中國航天基金會和澳門特區政府等大力支持下,已有一千四百五十五名澳門青少年開展航天科技交流活動。
何桂鈴在開營儀式致詞表示,航天科普營至今已舉辦第七屆,成效顯著,本會今年首次主辦航天交流活動,期望活動越辦越好。希望藉活動繼續展現祖國航天科技的最新成就,弘揚中國航天人對科學的嚴謹、堅韌不撓的獻身精神,鼓勵澳門青少年學科學、愛科學,激發愛國情操。勉勵同學在學習中展現澳門學生的踏實努力、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回澳後發揚航天人的精神。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黨委書記孫保衛介紹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四個特點:一、創造了一系列輝煌的航天成就。自一九八四年發射第一顆試驗通訊衛星以來,至今先後成功發射六十六次國內外衛星,是我國最早對外發射、服務及開放的發射中心,負責通訊、廣播、氣象衛星等試驗發射和應用發射任務。二、中心擁有全國的科普專才,形成“艱苦奮鬥、求實創新、團結奉獻”的西昌航天精神。三、總結了一套科學管理方式、理念與方法,形成分毫不差的管理系統。四、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負責建設的海南省發射廠,預計二○一三年六月建成後,將成為國家航天發射的一個嶄新、具備更大發射能力的國際一流發射廠。
開營儀式後,團員們正式展開夏令營的豐富行程。聽取科普講座、舉辦聯歡晚會、參觀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製作航模等等,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為團員們安排了精彩的科普交流活動。
結束西昌段的行程後,團員們飛赴成都。連日來參觀了大熊貓基地、三星堆博物館、樂山大佛、黃龍溪古鎮、青城山、都江堰等自然、人文景觀,在飽覽祖國秀美山川景色、日新月異的建設新貌的同時,親身感受祖國傳統文化的深厚積澱。
夏令營結束行程前一天舉行的分享會上,許潮生總結指出,是次活動充分體現了澳門青少年學習航天知識的巨大熱情,學生只有學習繼承和發揚航天精神,才能擔當起歷史賦予中華民族的重任和使命,成為未來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對團員們提出“四點希望”: 第一,立志報國,學習和發揚航天精神;第二,勤奮好學,勇敢踏出人生的每一步;第三,嚴謹自律,養成良好習慣;第四,團結協作,樹立集體榮譽感。他勉勵學生不忘使命和責任,以實際行動詮釋航天精神的時代意義。
夏令營團長林婷婷形容是次夏令營機會難得,團員能親身到西昌衛星發射基地參觀,由現役軍人接待及訓練,在團隊中體驗發射基地軍人的生活,親身學習軍體拳和火箭模型製作,並有航天專家為同學們授課,從多方面傳授航天知識。她讚賞團員們表現出色,在八天相處中體現團結一致的精神。林婷婷表示是次活動取得圓滿成功,有賴特區政府、中聯辦及各主辦單位對活動的高度關心及支持協助。
在這八天的旅程中,團員由素不相識,到漸漸成為相處融洽的一家人,這份友誼格外珍貴。在分享會上,團員顯得難捨難離,此行不但讓團員們瞭解航天科技發展及四川特有的風俗文化,增廣見聞,並讓團員們結識了衆多好友,通過是次活動學懂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