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宗脈展新安畫派佳作 呈中國文人畫發展與傳承視角
07/09/2012

  民署轄下藝術博物館與安徽博物院首度合作,並與澳門基金會、旅遊局及澳門日報合辦的“雲林宗脈——安徽博物院藏新安畫派作品展”,於9月5日在藝博館揭幕,行政法務司司長陳麗敏出席主禮。展覽展出安徽博物院珍藏一百二十件(套)新安畫派名家巨匠的真跡,讓觀衆全面了解新安畫派,感受寄情山水的中國文人風骨。當中不乏國家一級文物,部分首次於境外展出。安徽博物館副院長黃秀英寄望未來可與藝博館再度合作,將該院更多珍品移師本澳展示,饗廣大公衆。


   深化推研明清書畫


  展覽獲雅昌藝術網支持,開幕式於9月5日下午六時半舉行,陳麗敏、黃秀英,中聯辦文教部副部長張曉光、民署管委會主席譚偉文、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澳門日報社長李鵬翥主持剪綵,到賀者衆。譚偉文致開幕詞說,首度與安徽博物院合辦書畫展,焦點集中明末清初徽南地區形成的新安畫派。該院是內地重要的文博機構,所收藏的新安書畫更是享譽海內外的重要藏品。此展不僅推動和深化明清的書畫研究,亦促進徽澳兩地的文化交流。


    漸江作品傾巢而出


  黃秀英致詞稱,新安畫派書畫首度移師境外展出,規模甚大,有關存世稀少的漸江作品幾近傾巢而出。展覽亮點在於以中國文人畫的發展與傳承視角來展示新安畫派之作,內容豐富,集學術性、知識性、藝術性於一體,值得細賞。


  綜合而言,現於藝博館四樓中國書畫館與陶瓷館分別展出之作,主要為六十多位直接或間接與該畫派有關畫家的作品,當中囊括安徽博物院藏品中所有漸江的墨跡,展現新安畫派的發展脈絡,讓觀衆體會那個時代該地區的整體文人氣息。展覽內容亮點展品包括漸江晚年代表作《曉江風便圖》手卷,被黃秀英譽為“京劇界的梅蘭芳——難得登場”,還有孫逸的晚年淡雅秀逸佳作《溪橋覓句圖》立袖及查士標流露內心空寂的《攜琴幽居圖》手卷等,值得一看。從中可見新安畫派藝術上直接秉承宋、元山水畫家的寫實精神,於渴筆枯墨中透現出的高潔品格。


    三部展出有助了解


  展覽分三部展出,包括“新安八家”、“群英”、“前驅•後勁•同道”,場內亦設藝術教育區,配合文字圖片介紹新安畫派所處的時代背景、地域及經濟狀況,有助觀衆尤其小朋友了解這個對明、清繪畫史上影響深遠的繪畫流派的發展過程。為配合展覽,藝博館特別以展出的繪畫作品為主題,製作戶外花燈裝置,先後置於玫瑰堂前地、塔石廣場及關閘廣場,並於九月十四至廿二日逢周五下午六時至八時、周六下午四時至六時向公衆免費派發“雲林宗脈”中秋花燈,與衆同樂。展期至十一月十八日。


轉載自2012年9月6日星期四澳門日報第B01版:澳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