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憲報>中文資料輯錄(1850-1911)》經已由澳門基金會出版,定價澳門幣二百五十元,在本澳各大書店、教科文中心及香港均有代售。
本書所輯錄資料全部來自《澳門憲報》中文部分,收錄時間由該報1850年12月7日第4號開始刊登中文起,到1911年12月30日第52號止,旨在全面反映晚清時期澳門社會各方面情況。
本書共700版,合100萬餘字,除收錄憲報資料外,還將原澳門憲報刊登的當時火水價格資料編成表格附於書後。本書序言中,編者嘗試去探究語言和翻譯在澳門中葡交往長達四個世紀的歷史過程中扮演著甚麼樣的角色以及《澳門憲報》的歷史,並從《澳門憲報》中發掘的部分歷史片段與讀者分享。
《澳門政府憲報》開辦於1838年9月5日,是一份由政府出版的報刊,其報名於1839年1月改為《澳門憲報》。在《澳門憲報》上刊登中文始於1850年,1857年至1872年間又完全停止中文翻譯。直到1879年2月18日,才繼續刊登中文。《澳門憲報》是中國近代史上歷史最悠久、出版發行時間最長的一份報刊。如果從1850年該報刊登中文,1879年正式以中葡雙語出版發行來看的話,亦是我國領土內現存報刊中最早的雙語報刊。
《澳門憲報》中文資料內容豐富,如澳門之市政建設,澳門之郵政、交通、教育、宗教、文化乃至澳門人的海外移民,很多資料均不見於其他中文文獻。即使是那些不起眼的啟事、告白,其中內含的史料資訊亦不可低估,要考索澳門早期華人家族之傳承、興衰,澳門下層社會的娼妓、乞丐,葡華社會之間的矛盾衝突,其中不乏極佳素材。這份整理過的《澳門憲報》中文資料,是澳門近代史原始資料的一個寶庫。它的整理出版,將為今後澳門近代史研究提供厚實的史料基礎。
為了方便澳門史研究者,為了開拓與整理出更多更新更深入的澳門史研究資料,多年來,澳門基金會致力整理澳門史料工作,繼出版中文刊印的《葡萄牙東波塔檔案館藏──清代澳門中文檔案彙編》、《澳門問題明清珍檔薈萃》、《澳門問題明清檔案文獻好彙編》(6卷,與人民出版社合作)、《鏡海叢報》和知新報(與上海社科院出版社合作)影印本及葡文刊印的《粵澳公牘錄存》(8卷)、《雜俎》(6卷)等書籍後,澳門基金會將《澳門憲報》中的中文資料輯錄出來,加以整理,出版《<澳門憲報>中文資料輯錄(1850-1911)》,將這一珍貴的澳門近代史資料奉獻給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