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活躍澳門文化氣氛,促進澳門與內地的文化藝術交流,由澳門基金會主辦的《丹青墨韻──父女聯墨展》,於本月31日下午六時三十分在澳門陸軍俱樂部展覽廳舉行開幕典禮,屆時將展出崔培魯父女二人逾50幅作品,展期至6月4日,歡迎有興趣人士前往參觀欣賞。
崔培魯,字也魯,號魯芳齋主,1944年生,山東省棗莊市人。早年就讀於臨沂藝術學校,從師著名國畫家王小古,後考入中央美院國畫系研修班,受業於郭怡孮、高冠華等教授,曾受聘為山東畫院高級畫師。1992年調入深圳特區創辦南山畫院。崔培魯的國畫作品取材廣泛,且注重傳統、生活、學養、感情的融會和時代精神的表達。畫格清新典雅,滲透著人文思想內涵,洋溢著自然造化之神韻。他的代表作葡萄和牡丹尤為世人珍愛,素以“崔葡萄”“崔牡丹”之雅號享譽畫壇。
崔培魯畫葡萄,在筆墨用水上深得奧妙,墨色千變萬化,濃淡虛實相宜,從而使筆下之葡萄達到晶瑩剔透,累累欲墜的自然效果。畫壇老前輩謝稚柳先生觀其葡萄圖後驚呼“此圖寫累累鮮實,大有瓊漿玉液之感”。而劉海栗大師看後也一筆揮就了“氣運生動”的讚語。他筆下的牡丹意境深邃,生機盎然,清香氤氳,使人看後大有“看花何必向洛陽”的感歎。他畫的梅花筆墨蒼潤,老幹虯結,新枝勃發在作品內涵和表現手法上都有較大的突破和新意。他還創作了不少荔枝、紅棉、簕杜鵑等表現嶺南風情和棗莊大石榴、大墨竹等寄託鄉土情懷的作品。他寫到“嶺南荔枝紅,泰粵葡萄香。南北兩地生,粵魯皆故鄉”,這是他心靈的寫照,更是他藝術的寫真。
崔文僮,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早年受父親影響學習中國畫,後遊走歐美博物館接觸油畫,曾出版散文集《心歡喜靈快樂》和繪畫集《筆情墨趣》、《翩躚油彩》、《午後丹青》。她的藝術作品涉及水墨、工筆、油畫,其水墨純真情趣,工筆秀麗簡潔,油畫絢麗奪目。
學舞蹈出身的崔文僮善畫舞蹈題材,素有“紙上舞蹈”之雅稱,長年保持邊練舞邊畫舞的創作熱情。一直以來,工筆劃世界以動態畫舞蹈題材的畫家微乎其微,崔文僮則探索用嚴謹的工筆筆度和現代感視覺相結合的方式去創作舞蹈繪畫,並逐漸形成其個人風格,尤其以空衣殼形式表現舞蹈內涵的作品在美術界、舞蹈界均獲得好評。畫面的形式和內容都宛若其靈魂的寫照,在向觀者展示舞蹈藝術的肢體動感、美感的同時,流露出一種生命本真狀態下的精神浪漫與唯美秉性。從崔文僮畫展的作品中,觀者能感受到舞蹈與繪畫的藝術通感,以及在二者間自由穿梭的藝術表達及轉換能力。
是次展覽展期由本月31日至6月4日,於每日上午十時至下午七時,在澳門南灣大馬路975號陸軍俱樂部展覽廳展出,歡迎有興趣人士前往參觀欣賞。如有查詢,歡迎聯絡澳門基金會澳門教科文中心,電話:28727066,電郵:unesco_info@fm.org.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