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四地世界華文文學前瞻”講座圓滿閉幕
02/07/2012

  “兩岸四地──世界華文文學前瞻”講座由本會、香港《明報月刊》、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香港作家聯會共同主辦,跨區域分兩天在港澳舉行。講座於2012年6月27日在香港揭幕後,約二十位來自兩岸四地及海外的詩人、作家、翻譯家及評論家於29日移師澳門,並於當天上午假澳門科學館會議廳舉行總結講座及閉幕禮,客觀剖析華文文學發展前景,為澳門文學發展提出建議。


  是次講座廣邀世界各地知名華文詩人、作家,包括余光中、嚴歌苓、陳若曦、李昂、葛浩文、林麗君、林白、陳國球、李觀鼎、姚風、廖子馨,以及《明報月刊》總編輯潘耀明等相聚港澳,暢所欲言,帶領與會者走進寫作人的創作空間,分享文學的發展問題及創作的苦與樂等。幽默深刻的剖析、精闢獨到的見解,讓參會市民擴闊眼界、獲益良多。


  會上,中國當代著名作家、詩人余光中表示是次座談會主題鮮明,具前瞻性,並引用“曲高未必和寡,深入何妨淺出”十二字高度概括講座成果。澳門筆會理事長李觀鼎及本土著名女作家廖子馨認為當下澳門文學有被邊緣化的趨勢,建議本地作家不斷改變寫作風格與技巧,讓文學由“邊緣化”轉為“中心地帶”。


  美國著名作家及編劇嚴歌苓表示有意以澳門的風土人情、博彩業為題材,寫成一部反映小城實況的小說。她直言自己雖然是一個過客,沒逛過大街小巷或新老區,但對這充滿歷史文化味道、充滿人情味的小城印象很好,處身這個得天獨厚的城市,令人聯想很多,日後如能更深入了解,必能寫出好作品,也很可能成為改編電影的理想素材。本澳中葡雙語詩人姚風也建議嚴歌苓日後把有關澳門的歷史背景寫進小說中,令作品更豐富,更具吸引力。


  本會吳志良主席在閉幕致辭時表示,在澳門四百多年的開埠史中,中華文化的脈絡從未中斷,且澳門與中國近代史有密切關係,如澳門是最早推動華文文學走向世界的窗口,在文學上有獨特的歷史演變過程,為本地文學界提供一片沃土。雖然澳門作家、文學作品不多,但留下有關澳門的詩篇多不勝數,顯見澳門的存在與發展,為世界華人文學描繪了一道美麗的人文風景線。他也寄望更多作家能來澳體驗生活、創作以澳門為題材的作品,本會將大力支持。同時,本會計劃與澳門高等院校合作,推行“駐校作家計劃”,除舉辦講座、工作坊外,還將積極挖掘本澳的歷史文化底蘊,豐富本地文化元素。


  本會行政委員會委員區榮智、秘書長曹晉鋒,澳門筆會副理事長湯梅笑及多位文化界人士、高校學子等出席了講座,座無虛席,場面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