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歐洲人在中國、日本、菲律賓及東南亞地區(1555-1590) ──巴爾托羅梅烏.蘭得羅的一生》經已出版
《早期歐洲人在中國、日本、菲律賓及東南亞地區(1555-1590)──巴爾托羅梅烏.蘭得羅的一生》(英文版)經已由澳門基金會出版。該書為現任新里斯本大學及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訪問研究員蘇札博士的最新研究成果,作者以檔案為據,藉着蘭得羅這人物,重構十六世紀下半葉東亞及東南亞地區栩栩如生的歷史場景。
由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組稿並編輯的《澳門研究》第五十九期經已由澳門基金會出版。 《澳門研究》一直秉持嚴謹、求實、創新的宗旨,選編刊登海內外人文社會科學論文,薈萃各家學術思想,促進澳門研究的事業發展,是澳門人文社科理論的重要陣地,深受學術關注。
第36期的《中西詩歌》經已由澳門基金會、廣東省作家協會詩歌創作委員會、珠海市作家協會聯合出版。《中西詩歌》以尊重自由和開放包容的態度,為詩人與詩歌本身打造呈現自我、與讀者溝通交流的平臺。
由澳門基金會策劃出版的《澳門研究叢書》之一,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潘冠瑾撰寫的《澳門社團體制變遷──自治、代表與參政》,經已由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正式出版,並全國發行,澳門各大書店有售。該書是作者從體制角度出發、對澳門社團及其功能變遷所進行的實證性研究。
由澳門基金會、廣東省作家協會詩歌創作委員會、珠海市作家協會聯合出版的《中西詩歌》第35期經已出版。《中西詩歌》以尊重自由和開放包容的態度,為詩人與詩歌本身打造呈現自我、與讀者溝通交流的平臺。 第三屆廣東詩歌節於2010年11月2日至4日在深圳成功舉辦。為隆重其事,第35期《中西詩歌》特別推出“第三屆廣東詩歌節詩歌專號”,網羅逾180名於廣東工作或生活的詩人作品,配以15則對廣東
為全面回顧總結澳門回歸以來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方針,實踐基本法的成功經驗,充分展示澳門特區十年來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由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文化教育部編輯的《濠江揚帆再起航──澳門回歸十周年報道匯輯》一書,已由澳門基金會出版。
為了回顧過去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成果,整合澳門研究的力量,由澳門基金會策劃的《澳門研究叢書》,共十七部經已由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並全國發行,澳門各大書店有售。
由澳門基金會策劃出版的《澳門研究叢書》之一,澳門大學博彩研究所研究主任阮建中博士撰寫的《澳門博彩產業競爭力研究》,經已由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正式出版,並全國發行,澳門各大書店有售。
集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大成的《澳門研究叢書》,經已有十七部叢書問世。《澳門研究叢書》由澳門基金會策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並全國發行,澳門各大書店有售。 法律是政治和歷史的縮影。澳門獨特的歷史經驗,使其法律制度既具有中國傳統法制的天賦,也有典型的葡萄牙法律文化的核心。直至1976年,澳門因葡萄牙新憲法的規定而享有立法自治權,澳門本地法律才得以在澳門法律體系中嶄露頭角。隨着後過渡期澳門前途的明朗化,《中葡聯合聲明》的簽署和《基本法》的修訂催化澳門法律走向本地化,確保澳門回歸後在法制領域中平穩...
經歷4年多的研究和整理,由澳門基金會資助並策劃,吳志良、湯開建和金國平主編的六卷本《澳門編年史》正式面世。 澳門今天逐漸登上世界舞台,除經濟發展取得令人欣喜的成果,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更是引人入勝。澳門歷史研究集前人的成果雖累積不少可供學界參考的資料,但仍缺乏系統的整理。《澳門編年史》書中載有大量已出版及未出版的珍貴中葡歷史文獻及檔案資料,記錄上起1494年教宗子午線的劃分,下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間450餘年澳門的歷史。以澳門本土史為主線,凡澳門本土發生的政治、經濟、軍事、法律
由澳門基金會、廣東省作家協會詩歌創作委員會、珠海市作家協會聯合出版的《中西詩歌》第34期經已出版。《中西詩歌》致力為詩人打造呈現自我、與讀者溝通交流的平臺。 該期內容充實,輯錄頗豐。開卷的“詩壇群英譜”,有主編姚風介紹本澳年青女詩人袁紹珊(筆名絲紗羅)及對其作品的評析,推介澳門詩壇新力量。“推介”欄目為“遼寧女詩人詩選”特輯,輯錄24位遼寧女詩人之作品。作為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遼寧融匯東北風情、滿族遺風、歷史傳統於一身,遼寧女詩人培養出獨一無二的氣息,其詩歌簡樸而富生命力,時而溫情,時而豪...